APP下载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视角的教学实践
——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为例

2020-08-20林淑秧

名师在线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解证据解决问题

林淑秧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共五项素养[1]。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理性思维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思维层面反映了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本文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为例,主要探讨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领下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目标指向

教学目标指向是指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提出假设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测和预测;(2)具备收集证据的能力,并根据所提出的假设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为后续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3)具备证实结论的能力,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推理,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再关联相关知识,对前面的假设进行推理验证;(4)具备建立模型的能力,通过“提出假设—搜集证据—验证结论”,建立相关解题模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5)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前面建立的相关模型解决化学问题,以及解释生活中或者实验室中的一些现象,然后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二、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实践

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基础下,教师应结合该素养的教学目标,寻找具有一定指导性或者实用性的教学实践。具体流程如下。

环节一,导入。

演示化学小实验(见图1):用铅笔芯写出红色的字,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用铅笔芯能写出红色的字呢?”并引导学生分析除了药品以外,应该还与哪些条件有关。接着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解知识。

设计意图: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从该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并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收集证据提供依据。整个过程逻辑性强,一气呵成。

图1

环节二,回顾学过的电解水、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维收集证据的能力,让学生能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中取证。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环节三,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电解熔融氯化钠的过程。

从钠和氯气反应2Na+Cl2=2NaCl 出发,钠原子“愿意”失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而对于2NaCl=2Na+Cl2↑氯离子不愿意给出电子,所以要让该反应发生,必须外界“施压”给其通电。然后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装置设置问题串,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关键知识“电解”“电解池的定义、条件及工作原理”表征出来,同时通过问题串培养学生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建立认知模型,储备推理的知识。

图2

环节四,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

(1)问题深入: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氯气,电解熔融氯化钠产生钠和氯气,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又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解质溶液中,除了电解质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外,还有其他离子吗?当电极周围存在多种离子时,是一起反应,还是只有一种离子反应?如果只有一种离子反应,哪种先反应?有没有规律可循?教师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找到学科知识解释证据与结论的关系,并寻找证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2)演示电解氯化铜溶液并根据现象分析其原因。我们知道当电极周围存在多种离子时,只有一种离子反应放电,且在该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放电顺序是:阳极:Cl->OH-、阴极:Cu2+>H+。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以上数据并进一步总结出阴极、阳极离子放电顺序规律,应用模型和类比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也是证据推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确定电解反应的解题思路,构建模型。

模型如下:先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再分析阴阳两极附近有哪些离子→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及放电顺序分析得出产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建立模型确定解题思路,确定了解题的一般思路,给学生明确了解题的方向。这也是通过前面的证据推理,而后建构模型,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环节六,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在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解决与目标类似的问题,一步步地朝着目标问题靠近。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环节七:分析课前的化学小实验的原理。

在上述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证据推理的科学方法与模型认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机会,分析课前小实验的原理,既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又能通过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使其真正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感悟

该节课作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视角下的教学案例,有如下几点感悟。

(1)教师应营造探究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化学作为一门由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课前小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分析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整节课具有较强的证据推理逻辑性。在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分析电解水、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出了电解的一般规律,再通过这个规律分析电解氯化钠溶液的产物。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思维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过程,充分提升了学生证据推理必备的三种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和证实结论的能力。

(3)教师通过建构认知模型,让学生思维模式系统化,从课前小实验出发,引导学生联系放电顺序的判断,构建了解决电解反应的一般模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同时运用电解时解题模型来解决相关的电化学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该部分知识的“模型认知”,可以说从思维层面上凸显了化学学科素养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在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特别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需要高中化学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猜你喜欢

电解证据解决问题
基于电解食盐水的蚕用自动消毒机设计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水电解实验探究及装置创新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负载于三维镍网上的磷化钴纳米珠链阵列的高效水电解性能研究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