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020-08-19徐霞
徐霞
【摘 要】现代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有效的联合,通过家校合作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赋能。在当下能够承担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如微信、QQ等,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使得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逐渐淡化,并且一些传统的家校合作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新时期下要充分响应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的联动家庭教育资源,结合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校共育;现代教育;策略
一、现代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工作,同时也着重强调家庭教育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的结合来发挥二者的价值,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需要学校与家庭进行有效的联合,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资源较为单一教学方式较为枯燥等现象予以改进,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的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
二、现代教育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都是使用现代化手段,如微信平台等,但是越来越多的家校合作过分依赖于媒体手段来传递信息,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也会造成沟通过程的障碍,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很少有老师会进行家访。老师会通过微信群来布置作业,及时的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逐渐被淡忘,比如老师会在群里发一些通知,将一些作业的布置发到群里,但很少会利用微信群或者相应的公众号转发教育文章来对家长进行教育,也很少借助该平台对家长进行沟通。
对于传统的家校合作来说,如家长会、家访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甲方能够让老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父母的情感状态,这样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足够针对性的对策,家访和家长会都可以促进师生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师与家长在各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比如从学校层面来说,老师并没有严格执行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师都会认为家校合作非常重要,但是相关工作开展的力度仍然不够明显,老师与家长对这种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了解程度都不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逐渐弱化家长的作用,比如学校所安排的一些工作计划并没有详细的转告给家长,而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本身也是不够,了解学校再做相应的对策是没有征集家长的意见,因此会使得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三、现代教育中小学家校合作对策
(一)家校合作创新
要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对于家校合作来说,不仅仅只有家长会或者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网络平台来构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也应当丰富家庭教育模式。通过构建一个家校联系本,学生每天将自己的家庭作业记录在上面,而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并且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进行签字。对于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在本上留言,将之记录并且交给老师,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给家长反馈。
(二)提升教师积极性
教师在小学家校合作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带领家校合作朝着高质量的目标迈进。其中要构建家校沟通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师和家长沟通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师和家长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沟通,比如通过微信、QQ可以实现自由交流、资源共享,借助上述平台就可以建立班级群,并且在该群众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指导教育资源,在微信群中可以方便家长与老师的沟通。
(三)弥补家庭教育资源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工作中,由于一些家长并非教育专业出身,虽然其具备其他领域的专业能力,但是可能不懂得如何利用家庭资源来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因此就应当提升家长教育能力,通过提升家长的素养来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首先要加强家长的理论学习,可以定期听一些专家讲座,在家庭教育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家长要耐住性子,并且充分的接触家庭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工作。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及時处理,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联系,也可以将之记录下来在日后进行集中处理。要让家长构成家长委员会,并且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同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建议。教师就可以定期为家长传授教育之道,这样也可以让家长向老师取长补短,而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四、结语
家校合作是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联动双方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平台的重要合作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学生能够获得传统的文化课知识也需要提升人文素养、综合素养等。相信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合,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汉芹.浅谈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J].亚太教育,2019(10).
[2]杨炯心.开启好“家校共育”这扇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
[3]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
[4]强彪.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
[5]洪少平.家校携手共育“科学”之花[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