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郁乎文哉!吾从之

2020-08-19殷月峰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小学语文

殷月峰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中华儿女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而古诗文就是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由于古诗文用词精练、含蓄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会对古诗文产生一些疏离感。基于此,笔者就古诗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番探究,向大家推荐阶梯式的指导法。这一方法主张用形式多样的“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仿写创作指导来拉近学生和古诗文之间的距离,不揠苗助长,让孩子在学习时有所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读与仿写

习近平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在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有了明显的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用了132篇古诗文,平均每个年级段20篇左右,约占课文篇目的30%。比原来的人教版教材多了55篇。应该说,重视古诗文教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界的共识。只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由于古诗文行文凝练,寓意深远,加之年代较为久远,语言习惯较之今日有所不同,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加之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一些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是加深了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鸿沟。为改变现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模式,尝试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用简单的仿写创作指导来拉近学生和古诗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文字美、意境美、音律美和思想美,能真正学有所得。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修养的提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之语言习惯较之今日已经有所不同,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客观存在着学习上的困难。

同时,因为受到一些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展现出比较明显的应试化倾向。比如,教学重点的设计,对于字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形、义;对于文章内容,则要求学生在背诵上的基础大体能理解,并能以讲故事等形式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教学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尽量取得较高的分数。只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鉴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无益,更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如此一来,学生和古诗文保持着一种看似熟悉实则疏远的若即若离的状态。

二、以读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首先要重视读。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谈及“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时曾说过:“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1]古人亦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读”在学习古诗文中的重要性。

读,是有很多方式的,如自由朗读、集体诵读、唱读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要注意文胜于质,可以采用多样形式的读,化古诗文行文简练的学习难点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奋。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避免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对古诗文的学习,必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语言实践。感性认识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感性认识越丰富,就相当于地基越稳固越坚实。而要获得对古诗文的感性认识,就必须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和音律启蒙读物。低年级段的学生,因其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时间,是完全具备这个可能性的;又因其蓬勃的好奇心和兴趣力,故又是完全具备这个可操作性的。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文胜于质的多样化形式的读,并且要应时而动,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一些经典作品,不要求过多的理解,只是当兴趣一样地去读。如此,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时,再遇到古诗文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归属感。

三、仿写创作,验收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成效

学习好古诗文的关键,仅仅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2]。到了中高年级,感性的认识就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的认识了。这时候,对学生仿写创作进行指导就被提上了日程。

如何进行仿写创作的指导呢?笔者以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为例,抛砖引玉。第一步当然是“读”,前文已述,这里不再赘言。第二步是“知人论诗”。比起耳熟能详的“李杜苏辛”,张志和留下来的诗歌不多,故而学生对其比较陌生。因此,必须就诗人的生平和写诗背景做一番介绍,以加深学生印象。当学生了解到《渔歌子》写于张志和和颜真卿的湖州之会之际,再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使那次湖州之会如画卷一般在学生的眼前徐徐展开……到这里,就可以进行仿写创作了。那接下来就只剩下“韵”了。所以第三步就是“押韵仿写”。本首诗中描写的水乡春光,于笔者所教的学生而言,是近在眼前的。当笔者提醒注意韵脚后,不少学生已然胸有成竹:“洞庭山前纸鸢飞,杨柳拂面春风微,粉嫩手,收线走,白雨跳珠只得归。”且不说这首诗的水平如何,由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信手写来,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这样的即兴创作是离不开平时所做的努力的。

在平时的诵读中,笔者常常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并鼓励学生注意积累。在闲暇时,笔者还会带着学生一起吟诵《笠翁对韵》等音律启蒙读本。只有让学生在接触中熟悉,那么在熟悉中进行押韵创作才会有可能。

再者,为了进行诗歌的仿写创作,学生逐渐养成了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素材的积累,临到创作,就只能“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最后,为了让创作的诗歌显得更有韵味,学生会有意地去搜索并留意一些事物的别名。而一个别称的背后往往就是一个故事。如此,孩子不但丰富了词汇量,更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可以分层递进。在初始阶段,用“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然后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见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加深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自信,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文約、其韵美,其义深,可以让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立德、立言”。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进行阶梯式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文字美、意境美、音律美和思想美,从而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陈宣龙.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24).

[4]骆树梅.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J].考试周刊,2015(03).

[5]史海平.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小学语文,2019(12).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