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模式对大肠息肉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

2020-08-18严予伟陈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大肠息肉入院

严予伟,陈媛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消化内科,四川 绵阳)

0 引言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血便,其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增生向肠腔内突起而形成赘生物,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和炎性息肉[1],其中腺瘤型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约有10%的大肠息肉会发展为大肠癌[2]。目前,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大肠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手术方法[3],但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仍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心慌、烦躁等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尤为必要,其中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SFA)是临床常用的情绪干预措施,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护理重点聚焦至患者个体的力量和潜能上,通过激发患者主动的思考和行为以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并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大肠息肉患者情绪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消化内科的大肠息肉拟行内镜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00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44.22±11.63)岁,其中女性20人,男性30人;对照组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5.24±14.60)岁,其中女性23人,男性27人。两组患者中年龄比较t=0.836(P=0.407)、性别比较χ2=0.367(P=0.54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70岁;②均经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大肠息肉,并拟行内镜手术治疗;③意识清楚,沟通能力良好,有一定的阅读能力;④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病史;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各种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不能继续配合研究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3 干预方法

术前1天由责任护士向对照组患者常规介绍术前护理注意事项,而观察组在术前1d接受常规的术前护理注意事项宣教外,同时接受术前及术后的一对一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者自患者入院后第2日起对其进行干预,连续干预至术后3日,每日干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30-50min,干预时尽量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具体干预步骤:

①描述问题:研究者在干预前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熟悉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干预时以温和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大肠息肉的认识、患病后的经历和对治疗方案的态度,聆听患者为解决患病问题做过哪些努力,或者有哪些解决问题的资源,鼓励并肯定患者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并根据个体情况针对性地讲解大肠息肉的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启发患者与有较好手术体验的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感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建构目标:在第一阶段与患者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叙述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带动患者积极地思考假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现在会有何不同,从而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预期效果。结合患者病情,引导患者对术前准备、术后康复等治疗过程计划阶段性的可行的健康目标,并在每次治疗后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使其对达成目标有信心。

③探查例外:干预人员与患者一同回顾患病以来出现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进行正面地回应患病对自身与家庭带来的影响,重点讨论患者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没有心理压力的经历以及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考虑如何将过去这种未发生心理压力的情况再次出现,以帮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进一步巩固其实现健康目标的决心。

④给予反馈: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对患者过去做出的战胜疾病的努力给予肯定和称赞。干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日常活动及心理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完成阶段性的健康目标,在干预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时充分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鼓励患者以积极地态度克服负面情绪,激发其自身优势,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⑤评估进步: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取得的进步和完成阶段性目标的结果,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关注和肯定患者对克服心理压力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若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出现疑惑,应及时分析问题并调整干预方案,为其设定新的目标,帮助患者向其健康目标扩大自己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干预循环。

表1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及术后1d情绪状态比较(n, mean±sD)

表1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及术后1d情绪状态比较(n, mean±sD)

注:n:样本数,mean:均数,SD:标准差

组别 例数 SAS SDS入院时 术前0.5h 术后1d 入院时 术前0.5h 术后1d观察组 50 46.12±5.52 48.02±6.80 38.80±5.11 46.50±5.54 47.12±5.34 43.96±2.90对照组 50 47.78±7.93 53.30±6.87 43.46±5.50 45.58±4.92 50.66±4.65 45.38±3.12 t值 - 1.215 3.862 4.389 0.878 3.535 2.357 P值 - 0.227 0.000 0.000 0.322 0.000 0.013

表2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血压特征(n, mean±sD)

表2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血压特征(n, mean±sD)

注:n:样本数,mean:均数,SD:标准差,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SBP DBP入院时 术前0.5h 术后0.5h 术后1d 入院时 术前0.5h 术后0.5h 术后1d观察组 50 119.08±12.76121.20±13.84119.90±11.86123.82±12.73 77.90±9.27 73.72±7.83 75.64±9.10 77.50±12.22对照组 50 116.56±14.40126.34±15.58 122.34±9.27 129.22±13.8975.98±10..65 80.14±11.86 78.32±12.13 78.80±12.29 t值 - 0.926 1.744 0.916 2.026 0.962 3.194 1.250 0.978 P值 - 0.252 0.115 0.239 0.016 0.260 0.003 0.281 0.333组别 例数

表3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心率特征(n, mean±sD)

表3 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心率特征(n, mean±sD)

注:n:样本数,mean:均数,SD:标准差

例数 心率入院时 术前0.5h 术后0.5h 术后1d观察组 50 66.52±10.06 74.02±10.23 74.88±10.00 72.86±9.71对照组 50 68.48±10.46 82.14±9.04 78.60±8.92 77.10±9.47 t值 - 0.955 4.206 1.963 2.210 P值 - 0.342 0.000 0.098 0.018

1.4 观察指标

①基础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的血压、心率变化。②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2组患者入院时、术前0.5h及术后1d的焦虑、抑郁情绪。每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越高则代表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高。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59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之间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 资料收集与质量评估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术前0.5h、术后0.5h及术后1d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研究前,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后进行问卷填写的指导,要求患者如实填写,如患者对量表产生困惑,研究者应协助患者充分理解每个条目,并于入院时、术前0.5h及术后1d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前设立聚焦模式解决干预小组,由科室5名具有资深消化内科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其中有2名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在干预开展前均接受大肠息肉心理问题评估及聚焦解决模式的专业培训,经专业心理医师对研究者进行评价,确保小组内研究人员能深入掌握聚焦解决的理论知识和干预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

进行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后,术前0.5h及术后1d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血压及心率特征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在术后1d较低,而舒张压在术前0.5h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在术前0.5h及术后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及表3。

3 讨论

内镜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缓解息肉产生的疼痛,改善便秘、血便等症状,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然而,由于疾病本身具有癌变的可能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高昂治疗费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特别是面临手术治疗时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极易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选择拖延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等行为,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临床中是以患者为主体的心理干预方法,强调利用个体资源与优势,将关注点聚焦于患者,利用一切资源协助患者找出问题并重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了解患者针对健康目标的主观诉求,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地表达需求和意愿,从而主动地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已有研究表明,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缓解牙科焦虑症患者疼痛症状[6],改善胶质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水平[7],并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8]。

本项研究采用了常规护理基础或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大肠息肉手术患者,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结合常规护理干预及聚焦解决模式,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大肠息肉手术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由于焦虑抑郁情绪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增加交感神经张力,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输出量增加,因此患者可出现失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表现[9,10]。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收缩压在术后1d较低,舒张压在术前0.5h较低,心率在术前0.5h及术后1d均显著降低,因此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够改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利于内镜摘除大肠息肉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地以大肠息肉患者为中心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反馈、鼓励及肯定,使患者能够在积极的角度考虑治疗和预后,达成预期的健康目标,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大肠息肉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