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塞那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0-08-18李胜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胰岛脂蛋白抵抗

李胜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和胰岛β细胞进行性功能衰竭为主要机制的疾病。近年来,肥胖T2DM患者逐年增多[1],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协会报道,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质量者的2,5与10倍[2-3],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代谢异常,艾塞那肽作为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是合成肽类,最初在钝毒尾蜥(LizardHelodermasuspectun)中发现,具有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和对抗高血糖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艾塞那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18-58岁,所选患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及《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肥胖诊断标准相符(体质量指数≥28kg/m2)[4];排除标准:继发性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甲亢、消化系统等疾病;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健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教育,使患者了解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以及其引发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建立起控制体重、降低血糖、降低血压的动力。嘱患者糖尿病、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其次患者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百泌达剂型分别为5ug与10ug),初始剂量每次5ug,每天2次,4周后根据临床效果调整为艾塞那肽每次10ug,均为早、晚餐前60min内皮下注射;整个治疗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和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体重和血脂水平的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SBP(mmHg) 133.46±1.84 128.88±1.36*DBP(mmHg) 87.6±1.31 85.98±1.31*体重(Kg) 94.44±2.03 90.10±1.95*BMI(kg/m2) 30.98±0.41 28.78±0.24*TC(mmol/L) 5.65±0.31 4.16±0.07*TG(mmol/L) 3.51±0.26 1.30±0.05*HDL-C(mmol/L) 0.92±0.03 2.28±0.08*LDL-C(mmol/L) 3.13±0.11 1.53±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 h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FBP(mmol/L) 11.41±0.40 6.22±0.12*2hPG(mmol/L) 15.80±0.41 7.80±1.18*HbA1c(%) 10.33±0.29 6.42±0.08*FINS(mU/L) 114.88±7.73 68.54±1.99*HOMA-IR 8.80±0.80 2.41±0.15*HOMA-β 46.05±4.33 63.98±2.71*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本研究中,28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4例患者出现头晕,但通过对症处理、注意饮食,调整用药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加量后患者可耐受,且无低血糖发生。其中56例病人有50例完成12周的临床观察,4例因经济因素拒绝继续使用艾塞那肽退出,2例因外地病人失访。

3 讨论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与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生机制有关,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又与肥胖及糖尿病等的病理变化有关,互为因果,其间关系错综复杂。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在机体的早中期,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当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缺陷,对胰岛素抵抗无法进行代偿时,则发生2型糖尿病。此外,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心输出量、使血管收缩及平滑肌增殖,引起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是脂肪代谢异常,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抑制游离脂肪酸释放的作用减弱,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多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减低使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减少,从而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增加,相应的是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血脂紊乱。因此对于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的差异,目前学术界倾向于对新诊断和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差异化治疗[5]。针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用差异化个体化治疗,主要是针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保护和恢复进行治疗,进而使胰岛β细胞能更好地发挥作用[6]。艾塞那肽属于人工合成肠促胰岛素分泌类似物,当人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艾塞那肽通过肠道吸收后可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此外患者血糖升高同时,会促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分泌,而艾塞那肽可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水平。艾塞那肽还可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的作用,除直接降低血糖外,艾塞那肽可以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减低体重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7],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体重、BMI、FPG、2hPG、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度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综上,艾塞那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明显,在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可减轻患者体重和血压,改善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功能,且安全性高,为糖尿病长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胰岛脂蛋白抵抗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低密度脂蛋白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