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培养“五位一体”模式构建研究

2020-08-16叶红春陈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商科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叶红春 陈奇

[摘 要]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培养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单一、培养目标趋于同质、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实践平台如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难以深入、忽视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等发展瓶颈,结合新商科背景,明确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的教学方向、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为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校内、校校、校企、校地和国际合作“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教学平台搭建和体系的形成,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经管类大学生,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经管类复合型、应用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五位一体;新商科;经管类大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36-03

一 经管类大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化

1教学课程单一。教师的教学中心主要放在课本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以教材为中心,传授理论知识,课程缺乏吸引力。教学课程的单一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潜在能力的挖掘。

2 教学体系固化。教学过程中坚持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在上面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录并自行消化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不提问、学生不思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凸显,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实践运用的缺乏。不可否认理论基础是根本,但其运用和外延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实践与理论运用和课程相结合,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学习等,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兴趣,实践应用更应该被纳入教学课程范畴之内。

(二)培养目标同质化

为适应社会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的巨大需求,各高校对于经管类专业的数量设置以及招生人数随之增加。部分高校确实是顺应发展趋势,并且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校人力、物力、财力后做出决定,但仍然存在很多高校一味模仿其他优质高校的成功经验和培养方案,强行将培养“高素质经管类大学生”作为培养目标,或者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做法,而不从本校办学特色来考虑经管类专业的特色建设,这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的要求以及本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上述情况不可避免地使得许多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目标趋于雷同,进而导致根据目标指定的教学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教学结果的评估等后续步骤趋于同质,各高校的经管类大学生输出趋于同质,缺乏本校特色,重复化现象严重。

(三)实践平台合作不够深入

1 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在各高校中并不少见,企业为高校提供大学生培养的资金与技术等支持,学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大学生,但实际上这种往来进行的并不如人意。或是高校对于校企合作并不太重视,仅将企业看成是学生实习实训的暂定场所,或是企业对于学生的不看重,只安排学生接触日常事务而非能够学到东西的事项,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忽略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目标。

2 高校与地方合作不够深入

一是高校与地方沟通不够深入,无法结合地方需求培养大学生,不能帮助地方留住高素质大学生;二是高校忽视了结合地方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特色来更新本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培养的教学方案,无法构建特色化、动态化的专业培育计划;三是高校未能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未能与地方一起搭建实践平台,从而节省成本、全方位培养大学生。

3 高校之间合作不够深入

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是经管类学生学到知识、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如今高校之间的合作大部分是名师之间的讲座交流或者经验分享,涉及各高校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高校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各高校对于本校的优质核心资源以及成功经验还是留有较为保守的態度。如何通过高校间互惠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程度不够

现今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早已突破国界的束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得到更为良好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各高校大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程度不够,无法完全与外企、跨国企业等大学生需求相适应,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之间的距离导致各高校之间沟通交流无法深入,即使网络技术之发达能弥补一部分缺憾,但无法替代面对面的沟通,距离成为国内高校国际化大学生培养的一大阻碍;二是各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导致部分培养方案无法得到双方的认同,文化的差异使得有些大学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无法适应于实际情况,大学生国际化培养无法进行。上述原因均会导致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程度不够。

二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新商科的提出

2018年,以全国教育大会为契机,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以及国际认证工作逐步开展,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国高校相关学院的努力下,新商科作为高等教育中与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也呼之欲出。新商科要顺应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根据实体经济供给侧的需求,走企业化、市场化的合作之路。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型技术变革正在进行,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以及生产和学习方式,例如我国的贸易服务业已经进入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经济的3.0时代,由过去的实体经济即传统的实体店模式转换为电子商务模式,再发展到如今的线上线下混合发展。共同探讨、鼓励和支持新商科大学生培养事业的发展,共建现代学习体系,培养创新大学生,已经成为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门大学生,例如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商科”趋于行业导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例如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云营销等。

(二)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

本文认为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一是要突出复合型,二是要注重应用性,培养素能结合型、跨界思维型大学生。同时为达到这些大目标还设置了一些小目标,小目标为大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包括素质目标(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目标(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实践目标(认知实践集中实习、创新辅导、创业培育)、知识目标(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创新知识、创业知识)。目标的设定为经管类大学生培养指明了方向,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经管类大学生指明道路。

1 突出复合型

与新商科背景相融合,打造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教学,培养复合型经管类大学生。为适应职业技能要求的综合性,企业越发注重经管类大学生的综合性素质,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其本质是以需求驱动为导向,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新商科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范围内,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结合其他学科特点,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

2 注重应用性

新商科背景下的经管类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素质则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大学生培养的意义所在。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属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模式需以应用型大学生为主,从而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人岗匹配。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经管类大学生的巨大需求,高校所培养的经管类大学生需要注重其应用性,即培育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突出,能学以致用的素能结合型大学生。

三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培养“五位一体”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由以专业为主的大学生向以综合能力为主的复合型、应用型大学生转变。本研究在上述背景下,以湖北大学为切入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教学为核心,以校外合作和校企产学研为辅助,在新商科发展要求下研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了校内、校校、校企、校地和国际合作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适用于经管类大学生培养体系的新路。

(一)校内协同育人

1 打造多元化课程

课程内容的丰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消化专业知识的有力保证,要打造多元化课程,一是要稳固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对经管类课程基础知识体系有更进一步的把握;二是要开展拓展性课程,结合本校经管类专业特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复合性特色的经管类拓展课程;三是与课堂互动相结合,要打破沉默式课堂或“填鸭式”教学,就要与学生一起,讓学生参与进来,利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来丰富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出应用性。

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是一项需要逐步进行的探索性工程,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理论教学的优化,主要是公共课、专业课等的理论拓展教学,突出对多领域理论知识的接触;二是实践教学的优化,主要是实习实训、课程实验、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等的实践拓展教学,主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来进行,促进多方位的思考;三是素质拓展教学,主要是促进经管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全面发展。上述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复合应用型经管类大学生。

3 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学生自主参与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着问题,开放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寻、主动思索并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甚至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来研究其他领域的理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复合性,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大学生。

(二)校地协同育人

一是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培养要结合地方发展规划,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和教学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大学生培养优势,为地方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经管类大学生;二是根据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需求,调整经管类大学生培养计划,输出具备地方特色的经管类大学生,进一步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协作,突出大学生的应用性;三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如高校与地方政府一同打造实践基地,既为高校节省部分成本,又为地方培养专业应用型大学生提供了保障。通过校地协同育人,高校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机制,地方可获得符合需求的大学生,实现共赢。

(三)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是现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将高校大学生而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校企深入合作至关重要。在合作中,高校需根据企业需求整合教学课程,优化教学体系,扎实经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同时将实践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根据企业不同部门的岗位需要适当增添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复合型大学生。对于企业而言,应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不仅节约了高校资源,更为学生体验真实的职场氛围提供条件,营造真实竞争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共同培养、合作发展走向二者的深度合作,为培养复合应用型经管类大学生提供经验。

(四)校校协同育人

高校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但如果只是故步自封而不寻找突破点,那么校内教学水平也会逐步退化。因此,为增强高校总体实力,各高校应该通力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一是实现经管类教学资源共享,双方共享教学成功经验以及精品课程等的制作经验,共同打造优秀的教学体系;二是实现实践共享,双方共享优秀实践平台搭建经验以及好的实践育人方法,共同培养应用型经管类大学生;三是活动共享,双方共同组织实践活动或竞赛,充分保证学生的参与,促进双方学生的交流,增长学生见识。通过校校协同育人,高校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国际合作协同育人

如今我们正处于全球化时代,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的要求也要与时俱进。培养国际化经管类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满足国际化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高校一是要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引进最新的经管类专业理论及知识,让学生对于时下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将校内老师送至国际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掌握国际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三是增加学生获取交换生资格的机会,使其近距离接触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四是聘请国外专家前来本校进行学术交流,有时不仅限于经管类专业,相关领域也可涉猎,以增强学生的总体格局意识,而非僅限于本专业的学习。

四 总结

开展“五位一体”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深化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经管类培养质量,缓解经济管理行业大学生的迫切需求,且对于推动经济管理相关行业发展作用显著。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社会需求为导向、“五位一体”多维实践平台为支撑、综合素质培养为保障的完整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运作体系,本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技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与社会行业需求契合度明显增加,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逐渐提升。

新形势新机遇,在新商科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顺应大势,一是要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优良师资队伍;二是要加深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三是要加强国际化合作,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扩展经管类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高校要将以上三方面相结合,培养素能结合、具有跨界思维的复合应用型经管类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敏.新经济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53-154.

[2]程春梅,邸彦彪,张晓芬.本科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7-120.

[3]巢莹莹,张迺英,唐丹.产教共同体背景下独立学院经管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248-249.

[4]孙家明,李寒梅.“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9):132-136.

[5]吴巍.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31-32+42.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