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2020-08-16张北燕
张北燕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得愈来愈成熟,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能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根据现代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融合应用,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主学习及协作的平台。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也逐渐成熟,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不再困难。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学科,就算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也会认真学习;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就算天天有人盯着也学不进去,这足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这门学科综合性强,如果没有较好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思维很难学好,尤其是对基础水平较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培养逻辑与推理思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获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
当下社会在飞速进步,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给传统的课堂带来了深刻变革,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新模式。如果将备受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那么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吸收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数学课中的知识点融入相关的游戏中,或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制作成图片、动画短片,会极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线性规划》课程时,处理线性规划求解需要Excel表格来解决,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利用枯燥的知识点、数学计算以及画图来进行图解。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省去手工计算的麻烦,并且能准确快速得到结果。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将规划部分的求解截图制作成PPT,然后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其中概括线性规划的输入数据及线性规划的求解步骤;也可以将整体过程制作成有趣的视频在课上播放,方便学生快速学习。这样,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精彩转化,提升课堂效率
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主要过程,它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性、有效性。但数学思维与模型建设并不是单单通过输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去理解,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构建数学模型,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目前我们在处在一个信心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要把握住时机,探索网络环境下具有中职特色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模式,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以学为主”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难理解的知识点转换为易理解的,将抽象的知识点转换为具体的,将静态的知识点转换为动态的,被转换后的数学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有一种营销手段特别受到大家的欢迎,那就是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顾名思义就是让顾客先体验,例如某床上用品商家在营销时,直接将展区布置成家,将顾客带入到一个家的情境中去感受,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产生深刻的体验。还可以运用竞技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去展现自我、更好地去思考。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个软件进行竞赛:Flash、几何画板、Excel。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竞赛题目,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或者是多个小组;第二步,让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围绕竞赛题目进行作答;第三步,教师对赢得比赛的一组进行奖励,对输的小组进行点评及鼓励。运用竞赛的这种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数学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就是信息技术的辅助,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正确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将正确合理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还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是硬性的知识灌输为主,这样的方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且枯燥乏味,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师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制作课件、上网课等,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关注点,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传授的知识很受学生喜欢。因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思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枯燥难理解的数学課堂变得简单和生动。通过情景问题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顺利将知识点引入课堂,还便于教师适当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
以往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中,主要靠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缺少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数学这门难度大还枯燥的学科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利用Excel、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懂的知识点学生还可以在课下通过微课、慕课资源进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成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便于及时查漏补缺。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进而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黑板是教师的主要教具,这样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课堂内容不丰富、不充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省下了板书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拓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从而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例如,在“正弦曲线”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使原来分几节课传授的内容在一节课内让学生接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融入动画中,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上课溜号、不听讲的情况;另一方面,将单一、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教师可以统筹兼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勇.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
[2]魏学刚.关于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
[3]孙海燕.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各环节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19,(25).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