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金钱观念视域下的大学生群体花呗使用现状及深层研究

2020-08-14严丰颖程思佳任晨晨夏文月

青年生活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

严丰颖 程思佳 任晨晨 夏文月

摘要: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造就了中国人对个人财产的极度重视并极度依赖个人财产给予的安全感,并外在表现为注重储蓄和限制消费观念。随着近十几年经济的发展,这种固有观念似乎出现了断层,储蓄观念不断淡化,透支消费理念兴起。为验证这一现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花呗为透支消费手段载体,以杭州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时代金钱视域下大学生花呗使用观、储蓄观和透支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花呗;杭州高校;储蓄观;透支消费观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以及互联网科技的高度普及,近年来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崛起势头迅猛,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蚂蚁花呗”应运而生,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的信用支付合作伙伴,可视为新时代经济下替代信用卡出现的一类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并成为最受校园学生欢迎的网络消费信贷产品。

因此,本次调查研究将选择大学本科生这一95后年轻群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共305份,回收问卷300份,分析当代大学生花呗使用情况,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储蓄观念和透支消费观念。

一、丰富且共性的消费结构

就消费结构而言,在有效的300份问卷结果中,选项占比最高到最低依次为“饮食”、“休闲娱乐”、“服饰箱包”、“其他”、“电子产品”,金额区间为0-2000,支付方式不固定。

可以直观看出,本次调查群体的消费内容集中于“饮食”之上,累计占比高达99%,体现出对餐饮的基本需求。民以食为天,该项数据符合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习性。而处于第二梯队的“休闲娱乐”、“服饰箱包”作为更深一层的社交、尊重需求分别占据“78%”与“48%”的累计比例,表现出调查群体对娱乐、装扮、装饰方面的积极参与。至于“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则以“22%”、“24%”的数据位列第三梯队,其中“其他”选项比较突出的支出有“存款”与“生日礼物”,“电子产品”由于价格的限制,虽然单笔金额支出偏大但总体比例较小。整体消费类别的数据排列趋势仍然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并且将该问题的背景更换为“用花呗主要买什么”之后,所得回答数据排列趋势仍旧成立,由高至低分别为:饮食、衣物穿戴、休闲娱乐、电子产品。

二、理性使用、避免依赖的花呗使用观

针对问卷中“对花呗的态度”一问,“赞成普遍使用”“需要适度使用”“反对使用”“其他”四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0%、50%、19%和1%。选择“其他”选项的三位同学均表示对待花呗的态度会随着个人经济状况的变化,是短暂性、阶段性的,故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而谈及对“花呗的评价”,许多被调查者给出了集个性化和普遍性于一体的回答,一方面普遍承认花呗在生活中提供了某种便利,操作简单易懂,为日常生活提供一重“保障”,当存款消耗殆尽时,不至于马上陷入生存的困境,提供了缓冲和应对的时间。被调查者也意识到花呗借款并不是无限制的,使用花呗不像使用现金能直观地感受到支出总额的累加,极易导致盲目化、情绪化消费,影响生活。

结合态度和评价两方面,不难发现被调查者对花呗的认识较为清醒和理智,即使有19%的调查者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主张“反对花呗”,也未否认花呗的便捷和急救作用,而更多的调查者将花呗使用置于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便利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理性使用、避免依赖的花呗使用观。

三、继承并发展传统储蓄观念和迎合时代的消费观念

花呗作为大学生群体最常用、最易接触的透支消费支付手段之一,其使用比例、使用频率、使用态度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储蓄观念和消费观念,接下来拟结合数据进行详细的论述:

首先,针对大学生群体对透支消费观念态度做了调查。

总体而言,仅有22.8%被调查者持反对态度,认为透支消费观念具有较大的隐患;持中立态度的被调查者占大多数,基本上认为如果合理使用透支,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有利于生活幸福感的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少部分赞成者表示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货币贬值速度的增加,储蓄的优势性不断减弱,透支消费的优势逐渐显现。三类态度的选择理由均有其合理性,至少从数据中能够看出大學生群体对于透支消费的接受度和包容度相对较高,排斥性较弱。

其次,调查中被调查者根据目前每月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状况对未来可能的消费状况进行了预测,近半数的被调查者根据目前的消费状况推测自己未来会成为“存款族”一员,由此可倒推近半数的同学在目前生活中有明显的存款意识和行为,28%调查者主张一定数额的储蓄,同时面对特定的消费时间(如促销节、月末)、消费对象(如电子产品、护肤品)选择透支消费,不会因为储蓄目的限制消费欲望。

结合被调查者对透支消费观的态度,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一方面对于透支消费观念接受和肯定,另一方面也认可储蓄的重要性,体现出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极力发挥将储蓄与透支消费各自的优势,提升生活质量。

被问到“认为自己是否需要像父辈一样注重储蓄”时,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不需要”,究其原因,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已不必要像父辈一样为了生存极力地节俭,父辈提供了一定的积累资金;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扶持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相较七八十年代,房贷、车贷的压力胜过医疗、养老的压力,部分年轻人选择努力储蓄,也有部分年轻人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精彩而非物质生活的安稳。

结语:

综上所述,以被调查者为样本数据,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丰富性和普遍性,理性使用花呗,依旧重视储蓄,但这一储蓄观念相较于父辈有了较大的不同,形成了适度储蓄、合理透支的新型储蓄消费观,在保证一定数额的储蓄金额之上,利用信用卡、花呗等透支消费手段提高生活品质、满足消费欲望。

参考文献:

[1]严金慧,刘冰楠.大学生蚂蚁花呗的使用情况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75-76.

[2]李嘉俊,刘亚娟.浅析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J].时代金融,2020(08):103-104.

[3]陈红,李雨露,霍家宝,周京.借贷平台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蚂蚁花呗为例[J].时代金融,2020(06):81-82.

[4]王娜,白琳玲,孙亚蓉,王相梅,王雷.大学生蚂蚁花呗使用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4):46-47.

[5]余姝玉.互联网信贷浪潮下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现状分析——以蚌埠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9(18):29-30.

作者简介:严丰颖(1999-),女,汉族,浙江金华。本科,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受众选择视角下微信表情包发展研究
管你怎么想,大学生就酱
网络事件中大学生群体态度及其导向策略分析
基于设计仿生学理论的大学生手机支架设计
微信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