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园合作建设研究的综述

2020-08-14王壬

新丝路(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微信公众平台家庭教育

王壬

摘 要: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网络交流的新媒介被广泛应用。利用新媒介开展家园合作,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文章从家园合作的途径方法、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合作中对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家园合作;微信公众平台;家庭教育

一、家园合作的相关研究

1.家园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是目前幼儿园教育重视的发展的方向[1]。

刘杰和赵欣把家园合作的操作模式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幼儿园组织的各类活动;二是建立家园手册,教师通过真实记录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活动过程,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家长将在家中的发生的事反馈给老师;三是家访和家长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能够理解和赞同幼儿园的教育方案;第四就是网络平台,包括QQ、微信等,通过互联网,家园合作的沟通信息速度快,教师和家长能实现快速的双向互动合作。[2]

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将模式、途径的多样化,并结合实际,重视信息与共享交流,使家长和幼儿园同步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

2.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陆雅琦发现大多数家长使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是了解孩子在园动态,获得更专业的育儿知识。实际上,许多幼儿园将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归为宣传工具,目的是丰富宣传途径,打造幼儿园品牌,与家长的实际诉求和期待相偏离。[3]由此可以说明,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合作内容缺乏一致性。

李焕霞提出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有自身的特色,部分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更新自由随意,发布的内容脱离实际,经常不加甄选地照搬照抄,热衷于转发一些空洞无物的内容、真假难辨的育儿知识、哗众取宠的热点报道来增加人气,没有自己的原创,不能贴合家长的实际需求。[4]

周红站在家长的角度,提出目前家园沟通中存在以下问题: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决策独断;沟通的内容主要侧重幼儿的不足;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缺乏对沟通技巧的使用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5]

3.影响家园合作的因素

Greenwood和Hickman认为,家长参与主要受以下三個方面的影响:家长的态度与能力家长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类型;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态度、知识与技能。[6]

Broomhead, K. E.提到家庭—学校伙伴关系的有效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方法,教师需要平易近人、值得信赖,才能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7]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合作中的影响研究

1.微信公众平台对家长的影响

该类文献基本从几个主要方向入手,家长更好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树立科学育儿观、增进家长间的互动等。

周飞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家园合作相比网页或其他新媒体更便捷,其在信息的发布、共享和推送上均有较大优势。它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发布、共享幼儿的在园生活,能满足家长的需要。[8]

何秀华发现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能够帮助家长完成从“自然型家长”到“专业型家长”的过度,从教育行为和技能上给予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启发,弥补了传统家园合作方式的不足。微信公众平台能够让幼儿园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和促进家园合作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9]

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为家长提供了沟通的契机,家长们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平台内留言评论或平台外分享借鉴,互换育儿理念,从而引发家长情感上的认同,增进家长间互动交流,帮助家长获取更多更广的育儿心得。

2.家园合作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冯晓霞和王冬梅以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为研究内容,认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可以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干涉儿童的自主行为。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这样教师才能注入新的思想,促进活动的创新,也能帮助家长吸收和运用育儿知识。二者研究认为,家园合作能使孩子感到安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开发幼儿教育资源,拓宽资源来源渠道;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家长之间就共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交流和分享养育经验。[10]

丰媛指出幼儿教师的工作不止限于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记录幼儿的基本信息和日常生活,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问题。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供系统化的管理,其发布的信息具有可检索性、共享性和可操作性,减少了用在幼儿信息建档、归类、查询以及解决家长育儿困惑等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11]

三、已有研究述评

1.研究关注度不高,研究地区集中

从现有文献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中索引共计15219篇文章;但以“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中索引仅有52篇文章,笔者收集了2014-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方面的相关文献(见图1)。

笔者在以上数据库中发现,目前现有的文献主要围绕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共育中应用的现状、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折线图对比发现近6年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合作中的应用的文献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文献数量却很少。我国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上海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大城市的幼儿园,其他地区则很少涉及。

2.高校研究为主,一线教师或管理者参与少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人员身份进行了统计,发现所查阅的52篇论文的作者当中,有29位来自高校,占55.7%;19位来自幼教机构,占36.53%;4位来自教科院或其他教研机构,占7.69%。(见图2)通过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当前致力于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家园合作的研究人员以高校学者为主,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研究者占比较少,不利于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

3.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多,针对性却较低

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多针对于一般的微信公众平台,而对于幼儿园这一受众,研究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笔者发现在已有的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针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和建设提出解决措施,而这些措施适用于全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和建设。而幼儿园公众平台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平台,它承担着构建新型信息化家园合作的桥梁。很多幼儿园只是简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活动的展示,所以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针对于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园合作进行建设。同时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针对于家长的宣传方式与其他类型的平台也不相同,应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让更多的家长拥有真正的有效的家园沟通与合作。

4.研究针对个别幼儿园,不具普适性

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以某个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家长、教师为主,每个幼儿园的特点不同,所以研究的结果不能全部应用,这使得很多幼儿园在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路途上,遇到本园特殊性的问题就不能很好的解决。同时因为幼儿园所在的地区不同,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园合作的认识也不相同,所以很难把握不同地区的幼儿园的需要。而个案的研究使得使用者在应用时更有深度,但却失去了横向的广度。对于不同地区园所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结果的使用范围,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注释:

[1]周若冰.家園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62-64

[2]刘杰、赵欣.浅谈学前教育家园合作的几种模式[J].科技资讯,2012(20):190

[3]陆雅琦.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20

[4]李焕霞.微信公众平台助推家园共育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45

[5]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2003(2):50-51

[6]Greenwood,G.E,Hickman,C.W.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Implic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1,1991(3):279-288

[7]Broomhead,K.E.Perceived responsibility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the experiences of parents and practitioners.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18.45(4):435-453

[8]周飞.微信公众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7):139

[9]何秀华、凌小欢.幼儿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5):35-39

[10]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J].学前教育,2000(2):4-5

[11]丰媛.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平台的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5:14

参考文献:

[12]方毅、徐微.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合作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01):94-98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微信公众平台家庭教育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