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14孟卫东
孟卫东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基本途径。其中,基层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文化惠民的出发点和落脚點,涵盖了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本文致力于阐释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与建设思路。
关键词:基层文化;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目标与归宿。在落实具体的政策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切实以人民的利益为先,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以此作为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作用,构建以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文化娱乐、文化传承与农村文化多维度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基层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的受益群体是社会公众,可见,满足各类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服务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具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与丰富的工作方法,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到基层工作重,有利于此项惠民工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落实到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之一,基层建设正是发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以城镇、乡镇及村落为基本工作单元的基层建设可以将公共文化服务总目标有效地分解,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精细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方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依据,有利于提高目标与实践的契合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质量。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配比失衡
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配比失衡表现为服务项目的不均衡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含了七大方面,具体的服务项目是围绕着这七大服务体系建设而展开的,每一个服务项目都有其目的与作用。但是在政策实践中,常常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或者是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等其他因素而舍弃某些项目的执行,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发展。
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配比失衡表现为硬件设施的不均衡建设。政府的基础性投资项目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会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表现为趋利性特征。政府委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三方企业受利润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利润大的招标项目上趋之若鹜,一些利润较小、后期服务繁琐的项目工程,政府常常找不到合适的承建方,这就造成了硬件设施建设进程缓慢,甚至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某些硬件设施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2.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僵化
一方面,服务内容远离了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方向产生了变化,若公共文化服务不能及时调整具体内容与服务方向,那么就会沦为形式主义,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政策实践中,由于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或者执行者未深入理解政策的精神内核,使得一些文化服务项目滞后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体制管理上的僵化带来的遗憾。
另一方面,人员队伍建设无法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基层政策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公务人员缺乏足够的知识文化背景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基层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等特点,经常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固定班底老龄化结构严重。此外,也正是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常常出现人手不足需要外借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得文化服务项目执行者专业性不足,而且这种流动性也不易总结工作,将文化服务流于表面很难沉淀工作经验,不利于文化项目完整性建设。
3.公共文化服务地域性差异大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完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也较为富足,政府有充足的预算去发展文化事业,故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相应提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需求水平较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这种情况背离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衷,没有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进措施
由上文我们了解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存的一些不足。针对文化服务配比失衡的现状,可以从优化政府预算控制与运营管理的角度来减少项目建设不均衡带来的影响。针对公共服务体制僵化的现状,本文从人才管理与服务能力两个方面出发,突破制度上的束缚。针对文化服务水平依附于经济发展状况的情况,本文试图从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出发,呼吁社会公众参与到文化服务体系中来,用文化软实力带动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1.完善政府预算与资金运营管理
政府可以综合利用招标、竞争性谈判及询价等多种方式招募文化基础性建设的企业,优化采购模式,强化预算管理,使文化事业建设预算符合经济发展及社会需要的要求。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提升素质,企业在项目工程中获取经济利润,二者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达成社会公众、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共赢。
此外,还应该加强资金运营管理能力,文化建设基金进行专项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文化建设资金预算的合理比重,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专项管理单独核算方便量化文化事业建设成果,便于监管防止挪用。
2.改革人才管理机制
一方面,可以增加非货币性薪酬的强化效果。基层组织的考核与薪资基本固定,在执行过程中给予强化的空间不大,这时可以通过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利用活动增进同事、领导之间的感情、用工作成果增强工作价值认可等方法,减少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可以招募志愿者,形成固定的志愿者团队来辅助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这样可以在保证人员数量及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基层组织的开支,是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的体现。同时,志愿者来自于人民群众,组织志愿者进行活动服务于群众,能更加精准地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强化基层能力建设
基层组织可以进行公务人员培训、改革行政考核机制等措施来提高专业性。基层人员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只有石头的质量高,垒出的高墙才牢不可催,政策执行者先要知悉政策的内涵,以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带动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
此外,基层人员还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利用自己对政策精神的把握与服务经验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强化创新能力。
4.引导公众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共同的建设目标。在实践中,政府通过强化管理,保证政策的精准执行外,还要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此项惠民工程中来,简化放权,依据市场经济特征制定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化,以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用市场导向满足社会公众精神文明需求,提高公众文化项目的参与度。
四、结束语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强国的实现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本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原则,完善政府预算与资金管理,优化文化项目建设,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促进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用政府的主导地位来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文化惠民促进民生发展,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参考文献:
[1]江翔.基层文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設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3):166-167
[2]马希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33):216
[3]武婧.浅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9(04):12-13
[4]史永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9(07):111-112
[5]蒙利香.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