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学语言的运用

2020-08-13谭智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数学课堂策略

谭智英

[摘要]数学语言不仅是课堂上传递信息的语言,也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有效载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语言的作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师要努力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数学知识。

[关键词]语言教学;数学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95-02

用好数学语言不仅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该如何准确把握语言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呢?

一、以精准性的语言传递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精准的特点。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常常受到地区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表达时不够准确。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数学知识,准确无误地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果教师不能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出现解题错误的问题。

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位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认识数的基础。教师一旦表达不准确,学生就会产生误解。如有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看黑板,这个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由于学生刚开始认识数,这会导致他们以为从左边读起的第一个数是第一位。因此,教师的表达一定要准确、规范,不能有一点含糊,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了清楚说明数位,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强调:“从右边数起,第一一个数位是个位,第二个数位是十位……”同时,配以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位认识到位。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用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语言进行表达,也要用精准、简练、明确的数学语言传递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清楚、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以逻辑性的语言培养思维

从某种角度说,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因此,教师语言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范例。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师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教师原本的教学等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在表达时更是临时发挥,因此在表达一些意义相近、相似的概念、定理、规律时,常常是不得要领,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

例如,“时间”与“时刻”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从组成来说,“时间”包含“时刻”,是由很多的“时刻”组成的。第二,从长度来说,“时间”有一定的长度,可以用时间轴来表示;而“时刻”只是一个点,比如我们说“上午放学时间是11:20”,这“11:20”就是时刻,它没有长度。第三,从性质来看,“时间”具有基数性,而“时刻”具有序数性。第四,在生活中,“时间”与“时刻”有时又是同一个概念,如“今天什么时间上体育课?”这里的“时间”也是“时刻”的意思。教学时教师要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表达清楚,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们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语言的逻辑性表现在对知识内涵的表达上,也表现在知识的外在联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上。只有教师的语言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学生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以严密性的语言表达思想

数学是思维的运动场,而思维讲究科学性、逻辑性、推理性。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具有严密性,以彰显数学推理的丝丝人扣,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混乱。

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上出示这样一道题“一块圆柱形木料,圆面积是15.7平方厘米,如果把它截成2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在解题时,学生就产生了疑惑:15.7平方厘米是一个底的面积还是上底加下底的面积呢?此时,教师才发现自己出题时表达不够严密,于是将题目信息改为“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又如,在推导圆柱侧面积时,“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句话的表达也不够严密。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表达的严密性,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对题意的理解,从而导致误读题意,使解题的方向、策略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四、以科学性的语言培养学科素养

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则乃至运算、推理的过程都充滿科学性。数学语言表达应体现科学性,科学的语言是指表达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夸大,信口开河。

例如,教师读算式(25-5)x(10+5)时,也要注意用术语叙述,不能读成“括号25减5乘括号10加5得多少?”还有描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不能说“8cm.5cm、12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是因为其中两边大于第三边。”还有,有教师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把“最简分数”讲成“最简单的分数”,把“平移”讲成“平移运动”等,这些语言都是不科学的。

教师使用科学的语言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素养。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地方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其严密性、科学性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语言的科学性,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也养成科学表达自己思维的习惯。

五、以完整性的语言阐明观点

任何语言都要符合语言的规律,即语言的结构要完整,要把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同时,语言的语法要完整,不能缺少成分。数学语言是语言体系中的一种,它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例如,有教师经常这样表达“女生人数少5人”“小明在前,小芳在后”,这些都是语言不完整的体现。完整的、正确的表述是“女生人数比男生少5人”“小明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明的后面”。又如,有教师出示题目“六年级植树,六(1)班植树200棵,成活185棵,六(2)班植树250棵,20棵没成活,哪个班植树成活率高?”计算过程大部分都做对了,问题就是在“答”上,多数学生答成“六(1)班成活率高。”

数学语言虽然要求简洁,但是简洁不等于残缺。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完整,表达不清,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或出现偏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表达时,除了通过口头语言之外,还可借助板书,结合文字、图像和符号等语言向学生正确地传授数学知识。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既要重视本民族的语言特点,也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精准性、科学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使数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数学课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