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方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Hepc、IL-6和CEA水平的影响
2020-08-10王淼刘培俊龙芬谭川
王淼 刘培俊 龙芬 谭川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出现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常见,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尤其是心、肺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瘤体的生长,但临床上化疗药物及方案较多,且尚无统一的标准,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是常用的化疗方案,故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而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诊断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指标,也可有效反映病情进展情况,其中铁调素(Hepc)、白介素6(IL-6)、癌胚抗原(CEA)是与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3,4]。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恶性淋巴瘤患者CHOP、GDP方案化疗,探讨其对患者血清Hepc、IL-6、CEA水平的影响,以为恶性淋巴瘤临床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GDP组和CHOP组,每组60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1)病理学检查为恶性淋巴瘤且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2)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3)无本次治疗药物过敏史;(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治疗前1个月有免疫、放疗、手术、抗炎等治疗史;(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3)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4)预计生存期<6个月;GDP组和CHOP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60
1.2 方法 GDP组给予GDP方案化疗,顺铂25 mg/m2,1次/d,静脉滴注,d1~3;吉西他滨800 mg/m2,1次/d,静脉滴注,d1、8;地塞米松40 mg,1次/d,静脉滴注,d1~4;21d为1个疗程,治疗4~6个疗程。CHOP组给予CHOP方案化疗,多柔比星,50 mg/m2,1次/d,静脉滴注,d1;环磷酰胺,750 mg/m2,1次/d,静脉滴注,d1;长春新碱,1.4 mg/m2,1次/d,静脉推注,d1;强的松,100 mg/d,1次/d,口服,d1~5;21 d为1个疗程,治疗4~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血清检测,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分离血清(3 000 r/min、1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pc、IL-6、CEA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治疗疗效,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6],病灶完全消失且无复发或转移>1个月为完全缓解(CR),病灶缩小≥50%并持续≥1个月为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50%或增大≤25%为疾病稳定(SD),病灶增大>25%或有新病灶为疾病进展(PD),CR、PR为有效,PD、SD为无效。不良反应,记录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脱发等。生存情况,通过电话、复诊等记录2年生存情况。
2 结果
2.1 2组血清Hepc、IL-6、CEA水平比较 GDP组和CHOP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和CHOP组治疗后血清Hepc、IL-6、CE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GDP组治疗后血清Hepc、IL-6、CEA水平明显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Hepc、IL-6、CEA水平比较
2.2 2组疗效比较 GDP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n=60,例(%)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GD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发者经停药或休息后缓解,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者经及时输血治疗后好转。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60,例(%)
2.4 2组生存比较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GDP组2年生存率为76.67%(46/60),明显高于CHOP组的56.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20)。见图1。
图1 2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3 讨论
恶性淋巴瘤主要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淋巴组织的一种血液系统肿瘤,可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比较高且其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耐药性,可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若未及时诊治,其生存预后往往较差[6,7]。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逐年增多,故选择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8,9]。有研究显示,CHOP方案是传统的化疗方案,强的松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可抑制淋巴瘤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具有强力的抗肿瘤作用,可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达治疗的作用[10,11]。CHOP化疗方案联合使用了4种化疗药物,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多,尤其是多柔比星属蒽环类药物而具有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易导致患者不耐受而影响治疗疗效[12,13]。而据相关研究表明,GDP是一种联合使用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吉西他滨是一种可抑制DNA合成及修复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顺铂是首个合成铂类抗癌药物,可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地塞米松则是具有抗炎、抗感染、抗过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淋巴瘤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GDP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少且疗效良好,尤其是吉西他滨对淋巴瘤具有较好的疗效[14,15]。
Hepc、IL-6在恶性淋巴瘤引起的巨噬细胞免疫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3];CEA在恶性淋巴瘤癌变时,可因细胞表面结构破坏而被大量释放至血中;因此Hepc、IL-6、CEA对评估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GDP组和CHOP组治疗后血清Hepc、IL-6、CE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GDP组治疗后血清Hepc、IL-6、CEA水平明显低于CHOP组,GDP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HOP组,GD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HOP组,表明与CHOP比较,GDP方案可有效降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Hepc、IL-6、CEA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这可能是由于在CHOP方案化疗中,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等能够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有效阻碍了淋巴瘤的生长,使Hepc、IL-6、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但可能由于CHOP化疗方案联合使用了4种化疗药物,多种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较严重,并影响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导致疗效欠佳。而本研究GDP方案化疗中,可能由于采取了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的3种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尤其是以顺铂、西他滨替代了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不仅改进了化疗药物方案,如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细胞S期、顺铂主要作用于细胞M期,二者联合能够从不同方面协同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还有效降低了较多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减少了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对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表现为治疗后血清Hepc、IL-6、CEA水平及不良反应较低而治疗有效率较高。此外,本研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GDP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此结果与Zhang等[9,10]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与CHOP比较,GDP方案可有效降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Hepc、IL-6、CEA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生存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