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08-09马成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马成

摘 要 初中教育中的道德和法治起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灵活,它是促进道德和法治知识学习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36-02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就是教育”这一观点。在他看来,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应积极促进教育、学习和实践三者结合。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好奇的心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实际事情融于到教学中来,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反思,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道德与法治》的初中教育中引入生活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人文价值观十分重要。接下来,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中生活是人生的新篇章,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课程内容和人际关系也可能比小学教育更复杂。在传统的道德和法治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到生活化教育理论的作用,这使得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不可能联系起来,学生们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再加上道德和法治科目固有的局限性,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给学生成绩的提高带来阻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必须有灵活性和动态性,特别重要的是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中,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因素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更贴近生活,使其富有灵活性和吸引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实践表明,生活化教育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

二、生活化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中关于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科书中,内容不符合时代的变化,所选的材料过时,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现阶段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环境很无聊。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提高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放弃过时的学校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这种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水平。

三、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将生活化素材导入教学。一堂好课应在教师教学的课前指导中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的教学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良好方式。因此新课程的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教学因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吸引学生以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程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新课程的引入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利用学生通常喜欢的东西,在课前做介绍,以此来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力。例如,对《友谊的天空》这一节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考虑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朋友,但一个刚刚上高中的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因此,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与以下几点联系起来:你眼中的友谊是什么?什么才能称得上是真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做了错误的事情,这时你该怎么办?学生们对他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常非常感兴趣,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通过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来激发的,并会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课堂学习上。接下来的教学就会十分顺利,让学生注意到课文中最难的部分。利用生活来引入新的学科,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积累更多的学生生活资料,为了使课堂灵活有效,教学必须以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为基础。

(二)创建生活化情境。创造一个生活化学习的环境,以补充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自发地理解和处理问题。例如,通过学习法治的内容,可以通过模拟扮演来解释经常发生的社会违法行为。让他们去深入地了解法律,增加他们对律法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使他们获得更多更好、更有用的知识。中学生年龄小,更有参与意识和行为意识。有了这个场景模拟,枯燥的教科书文本可以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剧本,让学生们可以参与其中,明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況。此外,教师可以尽其所能地选择最近的热门话题供学生讨论,从而展示其参与性和建设性等特点。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道德和法治教学可以因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得以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外实践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并在课外活动中验证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清晰,学习的知识不用死记硬背。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消费者权利》之后准备一项课外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产品,同时要特别注意生产商和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等信息。如果发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工商的保护。还可以通过在学习方案中模拟情况来提高对权利的认识,以便所获得的法律知识能够保护和促进他们的权利意识发展。这些实践活动增加了乐趣,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文化和法治文化水平。

(四)教学应结合生活时事热点。在初中教育阶段,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引入当前的热点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和完善道德和法治教学。学生的时政动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反映党和国家的方向和政策。在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引入时政热点,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向和政策。它还提高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并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灌输尊重法律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通过电视频道、公共平台、信息材料和新闻节目等多种渠道接触媒体热点。例如,教师可以将十九大工作报告所述的全面法治的总体目标与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法治,让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尊重法律是所有公民的义务。

(五)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巩固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内容。通过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课外作业不一定是传统的纸上作业,教师可以准备课外作业,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日常实践中的言行。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他们可能会感到十分满足,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提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需要生活化,将现实生活融入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超越认知阶段的知识达到实践层次。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综合学习的快速提高。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的教学不再枯燥反而有趣,因此有必要将教学方法付诸实践,使学生能够动态学习。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希望本文有助于相关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52.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