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分析

2020-08-09白敦亮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策略高中数学

白敦亮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分析,能夠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带来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对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进行简述,之后对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好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进步提供助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1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为了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所谓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多个方面,融入现代素质教育内容,由此来完成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让高中数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并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理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实现对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然而,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来看,想要做好创新教育并非易事,这要求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并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做好对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原则的分析。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原则,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想要实现改革,就必须要对其予以落实。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符合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效果的进步,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与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打下基础。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让他们能够产生自主学习动力。在与同事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认为对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高中生而言,兴趣教育已经不再重要,笔者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无论年龄几何,他们都是学生,想要让他们专心学习,就必须要保证知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兴趣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寓教于乐原则因此得以存在。

(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高中数学教学行为予以创新的基础原则。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其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想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也为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从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来看,想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课堂导入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做好课堂导入创新是高中数学实现创新教育的第一环节。课堂导入作为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专门设计的教学活动,其肩负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的关键作用。当教师选择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第一步就是要改变课堂导入的模式,让其在形式、内容方面能够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出现,由此来达到理想的课堂导入效果。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的教学导入时,传统的导入都是以教师的语言导入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思维引导,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产生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未知的前提下去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笔者会要求他们对两种图形的特点予以归纳和总结,并从个人角度来评价两种图形的优劣势。让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有一个基础的认知。然后,笔者再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知道三视图和直观图,并让他们带着足够的兴趣与笔者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做到依靠教学导入的创新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与调动。

(二)做好课堂教学创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是高中数学课堂创新的关键措施。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环节,其教学模式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这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开展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教学工作成为了关键。

例如在进行《随机抽样》一课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概率知识,再加上本课内容的难度相对较低,且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笔者就采取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总结相关内容,由此来做到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为了保证学生探究方向的科学性,笔者会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包括“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随机抽样的方法是否科学?为什么?”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找准本课的学习方向,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基础。

(三)做好课堂训练创新,强化知识记忆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并让学生在课堂训练过程中进一步获得学习效果的巩固,由此来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传统高中数学课堂训练以习题解答为主,这种训练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强化巩固作用,但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构成,还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这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极为不利,因此对课堂训练予以创新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通过课堂训练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保证课堂训练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训练环节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让课堂训练工作变得更有效果。例如在进行完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正余弦定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强化他们对解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就为将“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当中的案例提炼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通过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对有负角的特殊三角形进行研究,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几何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次课堂训练也是以习题为主,但其没有延续课堂类型题的方式进行训练,而是以特殊习题的方式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形成质疑,相对于前者而言,此种课堂训练习题更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高中数学课堂训练创新由此得以实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工作的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方法。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高中数学学科想要实现教育创新,必须要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开展相应工作,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科学、高效、规范的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数学素质培养,为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洁.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9(35):78.

[2]孙兴平.高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3-134.

[3]彭慧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9(31):38.

[4]黄龙勇.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60-61.

[5]杨国成.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1):133.

[6]黄海涛.自制教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82.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实施策略高中数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