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07丁一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丁一

(商丘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及猝死[1]。急性心肌梗死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占70%,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57.52±6.54)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60.02±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商丘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具有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2)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3)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用药后观察治疗效果。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循证护理。(1)由科室内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工作开展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等个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通过查阅临床资料,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主要的护理问题,结合护士自身临床经验确定循证问题。根据所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搜索,确定其相关文献的有效性,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性质及程度等,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用药后的效果,使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3)病情平稳后,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过程,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从而减轻负性心理;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对疾病预后的期望,鼓励支持患者。(4)给予药物指导。指导并监督患者用药,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进展调节滴速,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时刻做好准备,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理人员。(5)制定出院计划。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如何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并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诊。

1.4 观察指标(1)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改良的Simpson法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2)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 1274)[3]进行评定,评分表包括76个条目,分为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情感功能四个维度,总分为1~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干预前,两组LVEF、BN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较高,BNP、NT-proBNP水平均较低,且两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且两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管腔因受到血块或血栓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及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75%~95%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以24 h内多见,其病情具有发生突然、复杂多变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因此,在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5]。

循证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及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在护理活动过程中结合科研结论,制定临床护理措施依据的过程。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较高,BNP、NT-proBNP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表明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LVEF,降低BNP及NT-proBNP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恢复[6-7]。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专业知识,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发现现存的护理问题,收集实证资料,从而制定最佳的、最有效的护理方案,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8-9]。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情绪变化、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诸多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疾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制定出院计划,告知患者如何识别疾病发生的先兆症状及应对措施,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10-12]。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临床仍需大量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结果真实性。

综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能够改善心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