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2020-08-06罗务结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培养数学

罗务结

【摘 要】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三个层面的探讨:营造和谐氛围是基础,创设合作情境是关键,追求创新是目标。

【关键词】 数学;发散思维;培养

什么是发散思维?百度百科上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具有思维视野广阔、呈多维发散状的特点,而这些恰是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故而,在后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来拓宽他们解决数学的思路。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营造敢说敢为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对于习惯于“听”课的中国小学生尤为必要。教师要善于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方式,要真诚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具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

如四年级《数学广角》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剪为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至少要剪几刀?”我在数学课上展示这道题让大家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要剪4刀,有的说要3刀、2刀。 我还没来得及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只要1刀就可以了!”我一看,是学习成绩平平的陈俊同学,此时全班同学已安静下来,各种眼光都聚焦于陈俊身上。见此情景,我没有发表意见,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白纸和剪刀,让陈俊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陈俊胸有成竹地走上来,不慌不忙地将正方形纸两次对折,再沿对角线一刀剪下去,展开一看,果然被剪为四个等腰三角形!同学们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

经此一课,陈俊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成绩进步也很快。更可喜的是,学生从此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常常出现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的情形。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我觉得主要是得益于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并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萌芽破土。

二、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

我发现,教师如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合作交流的教学情景,有助于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课堂交流情景的创设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桥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必然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方式空前活跃并发生激烈的碰撞。至此,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孩子们发散思维的火花必定如电光火石般閃耀登场!

如五年数学课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于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课中让学生先拿出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过了5分钟,就有同学举手说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我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大小,又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全面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己新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探究,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有了上面的课作基础,后面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堂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觉准备了两个一样的梯形,然后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问他们:大家怎么完成得这么快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不就是玩积木嘛,拼一下就出来了!”我在此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写道:“发散思维的魅力是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

三、变固化为创新,是培养发散思维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定式大多是“老师是对的,书本是对的”。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学生不愿、不敢、不会提出自己的不同的意见,长此往后,他们在求学、工作的路途上就会变成一个个墨守成规的人。要对此有所改变,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引导,如“要正反两面煎三个饼,每次只能煎两个,每煎一面需2分钟,至少要用时多长?”等“优化类”题目或“一题多解类”题目,无疑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好方法。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改变原先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发散思维的目标,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展示了之前剪纸题后的一天,有四位学生在下课时拿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来向我寻求正确答案:“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6段,至少要剪几次?”我一问,原来他们的答案有四种:5次、3次、2次、1次。我打开抽屉,拿出四根塑料绳,依次让他们剪给大家看。剪5次的同学显然受了“种树类”题目的影响,绳子拉直,在每个分割点剪1次;剪3次的同学稍多一点心思:先剪为平均的两段,再叠起来在两个分割点各剪1次;剪2次的同学先把绳子分六等段,用钉子固定两头,两头各一刀,2次完成。剪1次的同学最值得点赞,他把上一位学生的做法作了改进,把绳子固定的两头并在一起,一刀下去,五个切割点都完成了!

他们操作完后,我作了简要的评点,前几位学生的不足主要是思维方式单一,没有考虑到绳子可弯折的特点,也没有考虑剪刀一次可剪断多条绳子的特性。此外,前面几位同学多少还受到同类数学题固定的解题思路的干扰。

总之,创新往往源于不走寻常路,而发散思维正是引领我们的思路从扁平走向立体,从常规走向新异的旗帜!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引导他们未来脱离平庸、走向辉煌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扎实地完成这一步,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有意识地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的教学情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培养数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