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
2020-08-06金嘉梅
摘 要: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其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特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号召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学科课程中,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音乐教学,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下面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渗透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有: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而面对当下网络时代的音乐潮流,青少年在缺乏一定的鉴赏和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对于流行音乐良莠不分,盲目崇拜。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带来的网络直播、日韩潮流等,无形之中影响了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也影响了青少年对优秀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更不利于培养其家国情怀,爱国情操。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应落实到课改实践中并大力推行的。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理念,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首先,音乐教师自身应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认识,加强使命感、责任感,树立“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尚情感”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付之于实际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应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政治修养和专业素养。其次,要深刻领会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要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要转变观念,要认真研究如何从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教育。
(二)立足课标与教材,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特别是对于爱国歌曲和民族音乐的教学,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歌唱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质体现。有的学生虽然能完整演唱歌曲,但不理解歌曲到底在唱些什么,为什么而歌唱,要达到什么情感。以现有的人音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基本每册书中都安排了关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音乐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也对于音乐教学中“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首先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制订正确的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有效体现。以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歌唱祖国”,此单元教学目标应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为主旨,以音乐沁人心脾,聆听再聆听、歌唱再歌唱,在音乐中受到感染,将热爱祖国之情通过音乐融入血脉中;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草原牧歌”,则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则要培养学生对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喜爱,融入劳动人民最光荣最可爱的情感体验,渗入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京腔昆韵”,则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和发扬传承的精神。可以说,人音版的每册教材中,都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提炼内涵,以达成情感价值目标。
(三)找准渗透的切入点,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教师应当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多年来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有着这样一个困惑:从小学开始,学生都要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高唱国歌,这是学生们爱国情怀的最直观表达。但为什么还是有好多学生不愿唱、不会唱或唱不好?后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原因有“不好听、很枯燥、不理解”等等。在教授《国歌》时,如果单调地设计完成“唱准三连音、附点音符、休止、弱起节奏、强弱力度变化”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和乐理知识的学习,往往就会出现学习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唱,唱不好,一首歌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唱得累,结果就是不愿唱,更不愿有感情地歌唱。在考虑到学生对于国歌较为熟悉的背景下,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触动其心灵,激发他们歌唱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延伸。先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播放了“开国大典”的原音视频,影片《建国大业》的片段,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升国旗的片段。学生在直观地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以及蕴含的历史及民族精神后,大都被这种凝重的气氛感染到,再加上老师在一旁声情并茂地讲述,歌唱祖国的热情一下被激發出来。于是教师便立马抛出一个问题:国歌如此神圣庄严,要怎么唱?学生的回答是:要唱准确,不能唱错;要放声歌唱,要唱出坚定的情感!……接下来教师便开始带领学生进入歌曲的学习。在学习《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几课中,教师同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适当穿插播放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港澳回归交接仪式的相关视频,并结合学生在历史课上学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就“七子”为何被割据,又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等历史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课堂思考延伸:为实现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你将如何做好自己?在聆听《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教师穿插了阅兵式的欣赏,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从而发自内心来歌唱和表达,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四)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课堂中应该充分采用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笔者在平时的任务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设计问题和艺术活动的方法,一是问题设计:1. 请你简单讲述梁祝的爱情故事。2.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乐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 请你用简短的标题来为各个部分和场景命名;4. 请找出大小提琴出现的两次对答分别是在什么场景;5. 请记录乐曲的最高潮出现在哪一个场景中,是由哪些乐器来演奏的?6. 请谈谈欣赏《梁祝》的感受;7. 如何理解乐曲被誉为“蝴蝶交响曲”?简述其在民族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8. 你觉得应如何正确对待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二是活动设计:1. 请尝试演唱梁祝的爱情主题;2. 请任意选取以下场景音乐,画出其旋律线:a.爱情主题、b共读共玩、c长亭惜别、d哭灵投坟;3. 用色彩来描绘出各个部分的音乐情绪;4. 请为爱情主题音乐创编一段舞蹈。本课的问题和活动设计避免了传统欣赏教学的枯燥、乏味,通过实践活动在思想上提高了对优秀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鉴赏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在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五)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有效引入音乐课堂教学
结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将优秀传统文化或地方文化引入课堂,更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对于价值观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无锡景》这一课中,教师將源于无锡的戏曲曲种,也是常熟当地人喜闻乐见的锡剧引入课堂,听前辈讲述听锡剧唱锡剧的生活故事,看经典锡剧《双推磨》片段,使学生对无锡民歌当地的方言特点,以及其曲折委婉的唱腔、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又如:在《劳动的歌》这一单元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加入了常熟白茆山歌、打莲湘的欣赏与实践,一方面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常熟本地的优秀民歌和民间艺术,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歌来源于生活”的理解。通过以上的课堂渗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树立传承优秀民间音乐、民族文化的理念。
三、 总结
音乐所具有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使音乐教学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作用比其他学科更具优越性。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做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
金嘉梅,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大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