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以群文阅读方式提高中学生对《诗经》的认知

2020-08-06梁艺

考试周刊 2020年6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经高中语文

摘 要: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作为我国的经典之一,其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不容小觑。但当代语文教材和教学中对于《诗经》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上也偏向单篇阅读理解,学生难以形成对经典著作的整体认知。文章从中学学段入手,探索群文阅读在《诗经》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诗经》;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诗经》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多以单篇的形式出现,教学目标通常也只立足于本文,对于《诗经》所延伸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关注度不够。加上中学生课程紧张,很难自发地进行有效阅读。而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师以课文篇章为切入点,课堂内外联动,有效开展《诗经》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强化学生对《诗经》的感知,在培养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 中学语文教材中《诗经》选篇的状况

《诗经》在当今人教版、沪教版、粤教版和语文版的教材中累计选入11篇,分别为: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选入《关雎》《蒹葭》两首,分别在2007年人教版九年级、2001年苏教版九年级、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出现,人教版在此篇目上还在课外古诗词诵读模块选入《式微》《子衿》两首。在高中阶段,选编篇数相比较有所提高。2007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氓》《采薇》,沪教版高中必修一——《黍离》,粤教版高中必修一——《静女》《氓》,语文版高中必修——《氓》《伐檀》《无衣》《鹿鸣》。

二、 《诗经》的当代语文教育意义

(一)《诗经》的教育价值

经学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其地位远超出一本诗集。闻一多先生说过,“中国,和其余那三个民族一样,在他开宗第一个歌声里,便预告了他以后数千年文学发展的路线。《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詩经》记录先民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那时人们的生活世界。它是教化、社交、政治、国之大事,更是生活,维系着周代礼乐社会的精神不坠。在那以后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诗经》更是作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具有现实的教育价值。

(二)《诗经》对于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诗经》是人文素养的活水源头,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人文情怀,对于当代语文教育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其一,涵盖了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绝大部分,它奠定了语文教育的语言文字基础。从词组来看,从《诗经》中沿用至今的词组或短句近三百个,如“一日三秋”“辗转反侧”“如琢如磨”“瞻望”“伫立”“翱翔”等,为语文学习提供了范本。其二,提升语文修养。《诗经》在文学形式、艺术表达和精神追求上,不仅树立了一种礼乐形态、诗化典范,也建构了一种雅的精神世界。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感发意志,感受传统人文的熏染,重温历史的情感,更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填补《诗经》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空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与部编版语文教材重点推广的“1+x”阅读模式具有重要契合度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文本群阅读面广阔,有效衔接教材内外的阅读资源,对于《诗经》的学习具有运用意义。

三、 中学进行《诗经》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一)“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七至九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方面的内容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并且在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课标”中可以看出,让学生拥有一定语文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群文阅读能够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接触到“单篇”阅读,还可以阅读到“多篇”。

(二)提高《诗经》篇目的阅读量

尽管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篇章数,但由于教材选编的限制以及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在实际学习中,《诗经》的阅读量仅停留在课文选文,对于文本也是孤立静止的阅读,较难形成形象的感知和对学习目的的体会。群文阅读强调衔接性与生成性,能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地衔接教材内外阅读资源,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视野”。

(三)进一步促进语文科学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前文学习《诗经》的重要性中提到,其在语言、文学、精神生活等方面均达到很高的造诣,且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学《诗》可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四、 以群文阅读形式促进中学生《诗经》的学习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一个议题或主题为主,通过文本群的阅读,多样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契合“课标”的要求,也为《诗经》教学提供了方法。

(一)教材“单篇”为切入,带动相关“多篇”的阅读,以《采薇》《关雎》为例。

1. 以《采薇》为切入,带动战争题材诗歌的阅读

《诗经》中战争题材诗的主要出现在《小雅》,《豳》与《周南》也出现战争诗篇,《采薇》是其中较著名的一篇,写一位长期戍边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该篇教学目标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诗经》的基本情况、该选篇的写作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第二阶段掌握此类诗歌的诵读方法;第三阶段为掌握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从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上看,教学目标的设置能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能力,学习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但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怀,以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完成课时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一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诗经》有关的基本知识;二是深入挖掘《采薇》,例如创作年代、创作背景,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和精神风貌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三是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和中华民族捍卫家园、捍卫生活的战争观念,和对战争的虚耗感等一系列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内外联动的方式,推荐相关的战争题材诗歌给学生阅读,如《东山》《兔罝》等,较容易通读且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在教学生较全面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采薇》为切入,通过群文閱读的方式,阅读《诗经》中这一类题材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培养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怀。

2. 以《关雎》为切入,带动婚恋题材诗歌的阅读

《关雎》历代解诗存在一定争议,但随时现当代考古学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突破,对于《关雎》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关雎》作为一首亲迎礼场合的乐歌,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诗中抒情连贯,表达真挚,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且位于《诗》的第一篇,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作为初中学段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周代婚姻观点以及婚姻六礼等创作背景过难,但引导学生感悟先民的淳朴,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礼节的重视是符合教学实际的。这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以美好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同一题材的诗篇,例如《桃夭》《硕人》《鹊巢》等,其中帮助学生疏通文义,奠定诗歌的基本基调,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使用注释书促进《诗经》群文阅读效果

群文阅读的方式集合了相关类型的“多篇”,弥补单篇诗歌的独立无序,没有整体感的不足。但另一方面,《诗经》阅读和理解存在难度,也是学生兴趣度不高和教材选入较少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教师推荐相关的注释书,从课本走向课外,走向文学,帮助学生进一步阅读。例如日本儒学者细井徇编著的《诗经名物图解》,书中分草、木、鸟、兽、鱼、虫六部,遵循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教思想,以图文合一的形式解析《诗经》名物,尽力分析了《诗经》风物美。学生在学习时,由课文文本转入对于图片的欣赏和感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知能力。此外,浅显易懂的文学类型的注释书也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诗经>应该怎样读》等书。

五、 结语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带动学生阅读《诗经》,从增加阅读量到对于内涵再到精神内核的学习,有助于建立对《诗经》的整体感知和知识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由课内掌握的知识结构与课外阅读的积累,以及生活经验形成链接,能促进学生对《诗经》人文素养的把握。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后,才有更多的兴趣去阅读更多的诗歌,更好地理解经典,受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

参考文献:

[1]郑秀萍.“内探”文本“外联”积累——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8).

[2]杜银慧.博学 深思 慎取——群文阅读在中国古代史传类散文教学中的使用[J].名师在线,2019(18).

[3]王兴桑.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4]张虹.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以潘庆玉《大美兰亭》群文教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6).

[5]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6]李艳,李如密.群文阅读教学美的意蕴、特征与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9(9).

[7]查英.《诗经》整本书阅读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9(8).

[8]李山著.风诗的情韵[M].东方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梁艺,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学科语文。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诗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