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及展望
——基于2010—2019年核心期刊相关文献的分析

2020-08-06覃江梅邱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园游戏

覃江梅,邱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一、引言

幼儿园课程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心。21世纪以来,国家对学前教育极其重视,相继颁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在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文件的过程中,学界对幼儿园课程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上2010—2019年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相关文献为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1.数据源刊的选取

根据布拉德福的文献分布规律可知,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代表性核心文献往往会集中分布在较少数的核心期刊内[1]。为了确保数据来源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本研究选取的文献均来自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

2.数据选取过程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中选用“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期刊文献检索,选择“主题检索”,检索的主题词选为“幼儿园课程”“学前课程”和“学前教育课程”,检索日期为2019年12月19日,检索时间段限定为2010—2019年,检索的期刊来源选中为“核心期刊”和“CSSCI”,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91篇,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本(如用“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关键词的时候,检索出来的大量文献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大学课程),最终剩下241篇。

(二)研究工具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R4版本。将所选取的241篇文献导入到CiteSpace中并转换成可操作的格式,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作者、合作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提取研究群体以及研究热点信息,对热点进行分析、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作者及机构分析

研究的核心机构可以看出该领域内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核心作者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往往和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紧密相关[2]。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可知,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代表性机构有西南大学(13篇)、山东师范大学(5篇)、遵义师范学院(5篇)、北京师范大学(4篇)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赵海英(5篇)、杨海萍(4篇)、周智慧(4篇)、向海英(3篇)等。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机构中,前八位中有7所是高校,1所是幼儿园,可见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但高校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没有形成紧密的学术联合体。

(二)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在聚类分析时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作为绘图效果的依据,一般而言,Q值在[0,1)的区间内,Q>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5以上时,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3]。本研究中,Q=0.4831,S=0.636,说明该知识图谱是较合理的。关键词代表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文章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得知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进行分析,得出表2和表3。由表2、表3可知,幼儿园课程研究领域内的高频关键词有: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等;幼儿园课程研究领域内的高中心性关键词有: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课程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等。通过对关键词的整理和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大类: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以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研究。

表1 幼儿园课程研究机构(发文量前八位)

1.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

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涉及的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有: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等。该类研究从课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出发,阐释了在不同理论基础上应遵循的法则,从而为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提供指引。其主要观点包括:(1)从心理学角度考量,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不是微型的成人,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处于认知的感觉运动和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活动和操作[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拥有8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儿童空间智能很好,有的儿童语言智能突出[5]。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为儿童创造丰富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智能的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2)从哲学角度考量,有学者提出幼儿园课程要立足于文化哲学,选择体现文化哲学价值取向的课程内容,要以儿童为本、回归生活[6]。有学者则提出要从传统哲学角度看待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贯彻“和而不同”的理念,做到尊重幼儿与教师的差异,善于运用差异;开放课堂,转变课程实施方式;运用多样化的课程实施评价;调和课程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7]。不论是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还是活动的实施上,都需要挖掘哲学的精神内涵。

表2 课程研究高频关键词

表3 高中心性关键词

2.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

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涉及的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有:课程资源、园本课程、课程开发、民族地区等。该类研究以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为基调,强调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和整合地方文化,形成具有特色并且高质量的多样化幼儿园课程。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传统文化对幼儿园课程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其重要的传承渠道又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及其所构建的文化课程体系[8]。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既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助于幼儿知识和品质的形成[9]。其中,经典的传统民间游戏对于激发儿童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引发儿童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促进儿童身心和谐成长有重要作用[10];传统剪纸活动在培养儿童创新和实践能力、艺术感和艺术气质以及幼儿的迁移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1]。第二,幼儿园课程要与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至于如何整合,在尊重幼儿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首先,要考虑地方文化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其次,要考虑地方文化在幼儿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适宜性;最后,需要考虑地方文化的生活性和趣味性[12]。

3.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涉及的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有: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改革等。该类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现路径上,以期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发展。其主要观点是:从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果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果巨大,课程概念由学科到教育活动;课程目标由基本素质到学习品质;课程内容由教材到教育资源;课程形式由上课(教学)到活动组织;课程场域由课堂到日常生活;课程实施由教师主导到师幼互动[13]。改革既涉及抽象的课程概念,也涉及具象的课程实施。从幼儿园发展前景上看,要认真反省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廓清课程改革的文化历史语境;健全幼儿园课程管理体系,发挥地方课程管理的中介作用;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阵营间重建互惠关系,以中层理论打磨提升实践智慧;建构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体系,要把儿童发展、课程教学、教育政策评估三者结合起来[14]。在实践路径上,园长要通过课程领导发挥唤醒教师课程意识、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营造合作交流的团队文化以及提高集体与个人行动研究能力的作用[15]。幼儿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让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支撑[16]。

4.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研究涉及的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有:课程游戏化、园本课程、幼儿教育、课程实施等。该类研究的重点在于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升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质量。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当前存在游戏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当、游戏组织方式不妥、游戏化课程建设缺乏方向等问题[17],以及近年“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的争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是有共通之处的,它们都聚焦到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基本意图都是寓教于乐,谋求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实现游戏和课程的整合[18]。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知识渗透的潜移默化性,要注重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融入课程,要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19]。在幼儿园管理上,有学者创新了园本管理模式,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课程园本化发展的目标,通过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来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20]。在活动方式上,实现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社区等要素的多维互动[21]。通过整合游戏和课程,改变幼儿园活动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幼儿园教师和园长的努力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三)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的时间线图很好地反映了关键词和聚类标签之间的关系,通过CiteSpace中的时间视图(Timezone)可以得知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本研究的时间线图表现出如下趋势:第一,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整体上呈现平稳发展趋势。除了学前教育课程之外,其他四个聚类标签:学前教育、园本课程、幼儿园和课程开发均在2010年之前就有了参考文献,另外关键词的分布在时间线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在2010—2019年间幼儿园课程研究整体上呈现平稳发展趋势。第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在2010—2019年这个时间段里逐渐发展,并持续至今。第三,关于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热度逐渐下降。第四,从2016年开始,研究者们开始重点关注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和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四、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前述可知,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本维持稳定增长趋势。在研究视野上,经历了从注重国外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和借鉴到重视本土化课程研究的转变,注重挖掘生活世界的课程因素,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在研究内容上,涵盖课程理论、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游戏化等方面内容。在研究机构上,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但并未形成强有力的学术联合体。除此以外,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反思。

(一)提高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改革实践的有效性,加强课程管理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突破口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一直重视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有学者认为21世纪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从“文本式理论”转向“行动式实践”[22]。但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改革的有效性如何,该怎样提高,需要深入思考。向海英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体现,而先进的课程理念在具体实践运用时,必定会引发相应课程管理的改革,而这个改革就需要先进的课程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23]。诚然,幼儿园课程管理既是课程理论的体现,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可以成为提高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改革实践有效性的突破口。幼儿园课程管理需要解决课程领导权、课程实施权、课程改革权、课程资源开发权等问题。在遵循相关文件法规的基础上,要给予幼儿园园长充分的课程领导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充分的实施自主权和反思权,幼儿应该拥有充分的参与权。只有建构了完善的幼儿园课程管理机制,才能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质量,获得更大的改革和实践效益。

(二)园本课程建设是课程开发的重点,但需端正研究立场

园本课程建设就是在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本土文化,形成科学的、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但学术界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受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儿童群体发展状况和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尊重本国国情以及相关历史传统才能够开发出更好的、更适合我国学前儿童的课程,这是园本课程研究成为热点的重要原因。园本课程建设有助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但是在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从目前的文献看,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者多为幼儿园一线工作者,并且在研究上虽是以园本课程建设为目标,但是内容上多是关于本土资源与课程实践的简单融合,在深度上有待加强。园本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开发出更好的课程,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园本课程研究中要端正研究立场,在保证地方文化适宜性的基础上改造和创生地方文化资源[24],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研究。避免盲目跟风,加强研究的深度,做到一切为了幼儿,一切服务于幼儿。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研究进展深入,但需考量具体情境

课程游戏化是学界所认可的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方式。近年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游戏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目前的文献看,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论述如何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宏观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程实施游戏化中的具体情境的考量。即目前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研究主要是以传统幼儿园课程为主,或者只是进行笼统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探讨,没有界定其研究主要是针对何种幼儿园,这跟丰富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不相符的。由于指导理念、地域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幼儿园存在各种班级组织形式和课程组织形式。仅以幼儿园混龄班课程为例,以蒙台梭利思想为指导的幼儿园混龄班、农村偏远地区因教育资源等问题存在的混龄班、以华德福教育理念开展的幼儿园混龄班,以及某些传统幼儿园里的混龄活动形式,是各有区别的。同样,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中心城市、城郊、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也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情境。这就需要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时厘清具体的情境,真实地呈现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如此,方能更深入地了解整个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概况,更好地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相关研究丰富,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较充分的探索,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对未来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一)未来需要更关注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

课程与教学评价具有“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和“管理”等功能,在检查课程与教学工作、为教育工作提供丰富而比较准确的反馈信息、激发评价对象的动机、帮助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确定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教育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5]。换言之,幼儿园课程评价对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及其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以及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可知,在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文献并不多。在课程评价中,其主体在走向多元化,包括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等[25],所以,今后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时不仅要遵循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善于听取行政人员、老师、园长等群体的意见,还要向家长或其他的更广泛的群体搜集信息,从更多元的视角、更全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课程评价进行研究,给幼儿园课程实践提供正确的诊断与理论支持,以评价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课程评价的价值,最终促进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体系亟待构建

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园课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园本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使得幼儿园课程正在朝着本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这些课程的质量如何,该如何监测,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当前关于幼儿园课程质量的研究甚少,原因之一是监测体系的缺失。要促进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有序、健康地发展,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尤为必要。目前学者们对课程质量评估主要从指标确立和权重划分方面进行研究。鉴于此,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体系尤为重要。首先,要确定幼儿园课程质量涉及的关键指标体系,包括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指标维度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标维度;其次,要对幼儿园质量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或者是权重划分;最后,要建立并完善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运作机制。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的运作机制包括对幼儿园课程信息的收集、幼儿园课程质量分析以及幼儿园课程质量反馈等,可见,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重大的工程,也是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机制,是保障幼儿园课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三)“托幼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构将成为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

“托幼一体化”是当今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众多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探索“托幼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构。日本将《幼稚园教育要领》与《保育所保育指南》进行整合,致力于整合出一贯化的课程体系,从而保证课程框架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保教一体化[26]。瑞典于1998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课程》规定了1~5岁儿童早期的保教目标[27]。就国内而言,虽然早在2008年,虞永平教授就探讨了“托幼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与课程理念”[28],但近年来国内学界甚少关注该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中,主要关注的是3~6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但随着儿童受教育年龄的下移,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部分省市逐渐开始探索“托幼一体化”的实践。上海已经率先展开“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能提供近3万个托额。但仍存在托额量少、主要面向2岁以上幼儿、0~2岁幼儿托育服务缺失、健全的扶持机制缺乏、托幼保教课程的衔接性、独特性与科学性有待深入探索等问题。虞永平教授曾提出“托幼一体化”课程应注重儿童为本、生活导向、感性学习三大基本理念[29]。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学前教育发展的“后普及时代”,如何构建公正、普惠、优质、均衡的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将成为新时期的挑战,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如何充分注意到0~3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如何实现0~3岁及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衔接、如何整合各种资源和经验、如何评价和监测托幼一体化的课程质量,都将成为重要的议题,有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结语

近十年幼儿园课程研究在量和质上均有一定的突破,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要更关注幼儿园课程评价,需要构建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测体系,且“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有望成为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总体而言,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将成为研究关注的重心,其核心要旨是以高质量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园游戏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