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研究

2020-07-30刘茜珂谢铨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职能转变县域经济

刘茜珂 谢铨璞

摘 要: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着眼于国家审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基层审计机关的日常工作,剖析审计是怎样在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保障各项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指出当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就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政府审计;职能转变

一、概述

1.国家审计职能职责的新转变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督和评价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及效益,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逐步现代化,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自2018年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先后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力量不断整合优化,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审计整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服务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当前,区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家审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监督面扩大

目前,国家审计的工作职责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向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指出,各级审计机关要着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努力做到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通过扎实开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中(离任)经济审计等审计项目,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各地区都在创造条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审计新体制机制合力有效聚集,审计的外延不断扩大,审计机关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3.国家审计对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关注度增强

国家审计主要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系统”功能,充分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行政质量。2016―2018年,中央和31個省、市、自治区财政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中,“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等词汇出现频率明显上升,可见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持续关注重大战略的实施情况,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二、当前国家审计作用于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的编制体制运行不够顺畅

自2018年审计编制体制改革后,原有的审计体制发生变化,审计服务大局、保障中心的职能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但各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如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审计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不够健全、上级审计部门对下级审计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指导不够、审计结果和审计数据未能共享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大大增加了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量。

2.“经济体检”发现问题能力不强

基层审计机关关注点仍旧主要局限于财政资金的收支,各地区普遍存在如: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同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结合不强、政府投资建设领域“以审代结”、资金使用效益关注不够等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阶段性特点和现实状况定位不清,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症结和风险把握不准。

3.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审计工作执法效果的重要标准。审计整改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审计监督效能能否真正实现。当前,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同程度存在敷衍塞责、蒙混过关、避重就轻、流于形式等问题,少数单位屡审屡犯,审计效果不佳。一些审计人员同样也存在“一审了之、一罚了之”的观念,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整改责任考核欠缺,对整改单位来说,整改好坏与否缺乏激励,好的经验做法得不到推广。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审计的体制机制

一是全面完善和不断丰富审计委员会。各地区在审计编制体制改革过程中,纷纷成立了由各级党委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这对于全面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得到不断丰富。

二是审计监督全覆盖与常态化经济体检相结合。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监督对象及其有关活动实施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不留盲区,同时要实现常态化的经济体检,持续发力,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弱项,逐步提高治理效能。

三是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执法机关及内部审计相结合。重点做好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协调,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提高监督效能。同时,应当做到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2.持续推动对县域经济重点环节的审计全覆盖

基层审计机关应把审计工作置于本地区事业发展的全局来部署,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做到应审尽审、逢审必透。

一是持续“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基层审计机关要能着眼于宏观,从微观入手,发挥好审计政策性、宏观性、专业性强等特点,适时调配集中优势审计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审计成果、相关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审计手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不断探索构建审计项目扁平化模式,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二是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采取点面结合、总体把握与重点审查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问责力度,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促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切实发挥政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及监督。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各项治理行为,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制度权威,保障治理效能。在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重点关注重大经济决策、重大资产处置、重要财政财务收支、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严格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密切关注地方债务、社会保障、环境卫生、金融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指导有关部门积极应对,以切实消除隐患,避免形成系统风险。同时,通过强化对内部审计特别是重点机构、重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充分调动基层审计监督资源,推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线索报告制度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3.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

一是事后监督与事前和事中监督相结合。在做好事后监督、严格查处问题的同时,加大事前和事中审计监督力度,既要“治已病”也要“防未病”,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纠正防患于未然。建立各个政府治理主体之间的交流平台,减少各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一旦发现治理过程中出现风险和危机,立即进行反馈分析,并在国家治理活动过程中做出相应调整。

二是继续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基层人大、政府应在干部监督管理、人大预算监督、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领导干部任免考察的重要依据,坚持良好的用人导向,把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监督贯通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三是做好审计整改。通过督促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强化自我约束,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相关措施的目的。各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本地区审计整改工作,强化各部门间沟通合作,为审计整改持续向纵深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课题组.国家审计基本特征研究.审计研究,2014(01).

2.王爱国,刘玉玉,张敏,刘洋.国家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会计之友,2019(18).

3.阎强.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支撑体系.审计月刊,2012(01).

4.审计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16―2018.

5.江华.把握四个环节推进审计整改落实.审计月刊,2019(10).

6.刘国常,胡枫.大数据助推政府审计全覆盖路径研究.会计之友,2018(18).

(责任编辑:何卉)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职能转变县域经济
高青县坚持“转创增”深化审改助力经济发展
德州市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