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的应用
2020-07-30吉海燕顾德林顾春梅
冯 莉 吉海燕 顾德林 顾春梅
在临床检验中,合格的标本、准确及时送检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标本的保存与运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能否真实、及时反映患者病情。检验前影响因素逐渐成为实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占46.0%~68.2%[1]。标本的运送、交接涉及护理人员、送检人员和检验人员。目前,国内对检验前标本质量控制的研究大部分是单独针对检验或护理人员,很少同时涉及护理、检验、送检人员[2]。“1+3”模式是针对质量改善的一种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3]。我们将“1+3”管理模式运用于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1+3”管理模式实施前)我院临床送检的277 519件标本为对照组,其中血液标本215 291件、痰标本18 492件、尿标本31 205件、粪标本4 837件、其他标本7 694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1+3”管理模式实施后)我院临床送检的279 269件标本为观察组,其中血液标本214 114件、痰标本27 092件、尿标本23 871件、粪标本9 150件、其他标本5 042件。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送检与交接管理模式,即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后,通知检验人员送检,送检人员将标本送至检验科,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接。手工登记标本交接相关信息,内容包括日期、床号、患者姓名、标本类型、标本数量、采集时间、与送检人员交接时间、与检验科交接时间等。观察组采用“1+3”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组建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2017年7月我院组建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理部副主任、2名科护士长、1名检验科主任、1名陪检中心主任,护理部副主任为小组组长。小组主要负责人员培训,收集护理部、送检中心和检验科三方的意见,制定流程措施以及检查落实情况。
1.2.2 原因分析
分别从临床科室、送检中心以及检验科收集信息,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标本登记齐全率仅为68.01%,共发生标本运送及交接不良事件28例,包括标本遗失、标本容器破损、运送方法错误、标本洒落、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条码污损等。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标本运送与交接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二八定律”[4]确定根本原因,包括无规范的运送交接流程,登记信息繁琐,送检人员、运送工具不固定且未进行专门培训。见图1。
图1 标本运送、交接不合格原因分析
1.2.3 对策实施
1.2.3.1 制定标本运送与交接流程
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根据根本原因,制定出标本运送与交接流程图(图2),要求标本采集人员、送检人员和检验人员三方统一标准,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流程,细化责任[5]。
护士打印标本条形码粘贴于标本容器,采集标本使用LIS系统扫描标本容器条形码同类标本进行归集,置于密闭容器LIS系统生成归集条形码,贴于对应的密闭容器封口处护士、送检人员双方核对密闭容器、归集条形码及交接信息登记单,确认后签名送检人员将密闭容器置于标本转运盒或标本转运车送检标本送至检验科检验人员扫描标本分类归集码,完成标本交接
图2 标本运送与交接流程图
1.2.3.2 优化标本采集扫描系统
由小组组长负责牵头收集的三方意见,在参照标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改进需求,医院信息科对标本采集扫描系统进行优化,标本登记信息直接从LIS系统提取打印,不再需要手工登记,并且对登记内容进行简化,包括标本采集日期、科室、标本归集码、交接时间。标本由送检人员送至检验科后,不再需要扫描每个试管条码,只需要扫描分类归集码就能完成交接,大大节约了交接的时间,利用LIS系统中标本信息的可追溯性,如标本交接中出现异常数量,可通过LIS系统查询,快速追溯源头。
1.2.3.3 人员培训
护理部对涉及到标本运送和交接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标本分类、标本核对方法、标本安全、标本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在标本运送高峰期检验科安排1名人员提前到岗,保证检验标本及时签收。这样固定人员、限定时间,保证检验标本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检验科。
1.2.3.4 改进标本运送设备
医院购买密闭的标本容器、运送箱以及标本运送车,保证标本有序分类放置,同时保证送检容器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震荡,污染等情况[7]。
1.3 评价方法
比较2组标本转运时间、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以及标本相关不良事件。标本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标本遗失、标本容器破损、运送方法错误、标本洒落、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条码污损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32.81±10.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45±15.20)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0,P<0.001)。观察组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标本运送及交接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 1。
表1 2组标本信息登记齐全与标本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检验标本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及病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8],标本安全及时的送检十分重要。“1+3”管理模式强调全员参与,自下而上垂直管理,发现问题后,寻找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分享改进的经验,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标本运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高于对照组,标本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实施“1+3”管理模式后,专项质量改进小组调查现状,找出标本运送接受不合格的根本原因,优化流程,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优化后的标本采集扫描系统能直接提取标本信息,简化了标本登记信息,节省了标本信息登记时间,提升了标本登记的齐全率,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核对的主动性;同时,送检人员收取标本和检验科接受标本时只需核对标本归集码,不需要扫描每个试管,节约时间。LIS系统可根据标本条码直接查询标本相关信息,在有问题时能及时查询追溯问题源头[10]。黄静等[11]研究表明未配备标本运送盒,收送时间随意,收送过程不注意保护标本等因素,导致送检标本溶血或出现其他缺陷。因此,我们改进了送检设备,保证了标本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稳固性。
综上所述,“1+3”管理模式能缩短标本运送时间,提升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降低标本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标本运送交接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