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相宜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30郑素芬钟海英
黄 飞 郑素芬 钟海英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家族遗传、环境因素、疾病及心理压力等均相关的精神类病种[1],症状表现复杂且个体化差异显著,病情进展后发病者会逐步出现感知觉、思维与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等诸多障碍,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滑[2]。抗精神类用药治疗、长期住院观察、优质适宜的护理照顾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主体式疾控康复方案[3],阶段相宜护理是指以患者病情进展特点、诊治方案、个体化护理需求性等为据所设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全程覆盖与阶段重点突出的护理干预模式[4],已在多个病种的护理研究中成功应用。本研究将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应用前(2017年2-9月)和应用后(2017年10月-2018年5月)收住于我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例各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 11)中精神分裂症之确诊标准[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评分≥65分[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因躯体病变、严重脑外伤致精神障碍;并存他伤、自伤、自杀倾向;有抗精神药物依赖;先天性神经发育迟缓;妊娠期、哺乳期。根据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09±5.32) 岁;平均病程(2.11±0.49) 年;平均PANSS评分(78.54±3.82) 分;精神分裂症单纯型19例,偏执型12例,残留型9例,青春型4例,未分化型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54±5.09) 岁;平均病程(2.27±0.40) 年;平均PANSS 评分(77.99±4.11) 分;精神分裂症单纯型18例,偏执型13例,残留型8例,青春型4例,未分化型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PANSS 评分、病例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构建安全病室休养环境,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组织娱疗活动,精神症状定期评估,配合医师调整与落实治疗措施等。观察组接受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2.1 阶段相宜护理方案的形成培训与质控改进
患者入院后即由经管医师、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其他护理人员构建阶段相宜护理小组,小组负责患者病情的评估、阶段相宜护理管理计划的制定、护理方案的告知等,全程对患者进行护理计划执行指导及监督,每日行护理效果观察评估记录,根据治疗效果对护理计划优化改进,护理小组组员每日行照护总结,每周行集体讨论,特殊护理情况以文字形式记录交接,确保阶段相宜护理服务连续性、动态化、个性化落实。护士长对阶段相宜照护任务完成情况行定时(每周1次)与随机(随时抽查)质控,奖优罚劣,推动持续改进。
1.2.2 阶段相宜护理具体方案
1.2.2.1 入院阶段
护理组长联合责任医师对患者进行精神科专项六防评估[7],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于患者入院24 h内拟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提交至阶段相宜护理小组,通过后通晓本组护理人员加以执行落实。开展疾控治疗护理知识宣讲,本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用药、睡眠、饮食及行为情况,动态化呈报给阶段相宜护理小组,及时调整方案并落实。
1.2.2.2 疾病急性发作阶段
①将患者安置于一级护理病室,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于2 h内完成患者的评估检查,了解患者用药、睡眠、生活卫生及饮食情况。②以患者具体情况及病情进展为据进行适宜合理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主动按时、按量用药、进食,维持充足有效睡眠,开展自我生活料理活动。③及时捕捉患者幻觉、妄想等异状,适时引导患者投入积极有趣的娱疗活动,分散其注意力。
1.2.2.3 疾病康复阶段
①联合专业心理治疗工作者在合理的时机开展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症结及特点,以心理学技巧加以疏导,给出实用性较高的个性化心理康复建议,增进患者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②引导、教会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行走、刷牙、洗脸、进餐等)提供支持协助与督导。③鼓励患者开展人际交往、文娱及日常生活活动,缓解其精神障碍症状,逐步促进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复。④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途径鼓励、督导患者坚持疾病控制的康复行为,如人际交往训练、日常生活、药物管理等、遵嘱用药、正确应对疾病反应、定期复查复诊等。
1.3 评价方法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社会功能、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①护理依从性。自行设计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入院期、急性发作期与康复期,各期不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依从分别计1~3分,总治疗依从性评分取各期分值之平均数,分值愈高提示患者护理依从性愈高,该问卷信度为0.825、效度为0.817。②社会功能。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 SSPI)[8]进行测评,该量表包含3项评定因子,分别为社会活动能力、主动交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愈高提示受测评者社会功能愈佳。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定问卷,包括护理时机、护理内容、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4个项目,信度为0.811、效度为0.821,赋分范畴0~100分,≥85分计为满意,由患者及家属做出客观评价。 护理依从性、社会功能调查于患者出院3个月电话回访时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于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通过查询病例记录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依从性、住院耗时与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比较
2.2 2组SSPI评分比较
观察组SSPI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SSPI各因子评分比较 分 )
2.3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65%(44/46),对照组为78.26%(3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P=0.01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治疗中属于较为棘手的精神类病种,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10]。药物治疗、健康生活行为、辅助性娱疗等是该类病例主要疾病控制策略[11],但受精神分裂症病例症状易反复发作的影响,患者护理依从性处于较低水准,使临床护理难度与风险大为上升,探寻更具科学性、舒适性与高效低耗的护理干预模式至关重要。阶段相宜护理系一类行之有效的新型护理模式[12],其核心护理理念为随护理服务对象疾病康复进展期的护理需求特点,提供内容与形式高度相宜的照护活动。本研究考虑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阶段、症状急性发作阶段、疾病康复阶段存在差异化的护理需求,故而尝试将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引入于精神分裂症病例护理过程之中,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3.1 阶段相宜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阶段相宜护理小组中,各成员严格履职,充分发挥个人岗位与专业所长,营造医护多层次优势整合疾病共管体系,对患者全方位强化管理,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护理方案的设计实践均以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进展与恢复阶段实际护理需求为准绳与指向,患者感知到护理需求时即可及时获得相应护理供给,护理供需的高度相符促成护理依从性的提升,护患间配合默契度得以增进,护理措施的积极效应得以最大化发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进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3.2 阶段相宜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SPI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阶段相宜护理模式下,小组成员共同进行阶段相宜护理管理流程、项目、措施探究,丰富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方案个性化、全面性、科学性水准,精简优化护理流程,确保重点护理内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疾病康复进展阶段中的完美嵌入,护理质控环节推动了阶段相宜护理方案的实时动态化调整与落实,降低盲目护理、被动护理等问题发生率,较好地控制了护理风险。故而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可向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适时而高效的康复护理支持,使其在入院时即可得到周全、严密的护理观察,于急性发作期取得良好症状控制,于疾病康复期获得适时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引导,最终实现康复效果的优化。
3.3 阶段相宜护理模式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满意度
阶段相宜护理强调护理供需间的完美契合,故易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感知、接纳与认同,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信服度与依从性较高,且可受益于护理供需间在时间内容上的高度匹配,使患者获取个性化护理、积极高效的症状控制、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回归的提升促进、缩短住院耗时与节省住院花费等良好护理效果,故而阶段相宜护理模式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满意度,正如表3所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