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逸仙新华班的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020-07-29唐美莲
唐美莲
[摘 要]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14年组建了逸仙新华班。项目组立足于逸仙新华班的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从逸仙新华班的教学管理入手,对其教学管理体制创新进行研究。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更新观念、创新制度与转变角色。
[关键词]逸仙新华班;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177-03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而高校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培养人才是最基本的职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学管理作为维持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只有抓住教学管理这个关键环节,才能达到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一、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
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个高校纷纷建立教改实验班。从2010年起,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国内不少高校纷纷组建新设了实验班(学院)。实际上国内高校创办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实验班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实验班均以“强化班”“试点班”“试验班”和“实验班”命名。如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清华大学文科实验班、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罗庚班、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西南大学袁隆平班和吴宓班、东北大学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重庆大学弘深学院等。在经过长时间的辛苦探索和试验后,这些实验班不仅培养了一批批创新型创新人才,而且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给各大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014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新生中选拔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强、有特长(包括计算机、体育、英语、书法等各方面有所专长)的学生,组建成为逸仙新华班。逸仙新华班的宗旨在于创造一个发现、尊重并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人格发展、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位独立学院的学生都能享受最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让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通过三年多的实践,“逸仙新华班”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了以下的创举:
(一)教学管理方式上的创举——分段式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逸仙新华班区别于其他普通班级,它采取了分段式教学管理,即“2+2”分段式培养模式。“2+2”分段式培养模式指在第一、二学年单独组班,以“大文大理”为原则实行宽口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四学年专业分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未来的规划可选择回到原专业或是申请调整到新专业,以此实现个性化专业培养。
(二)教学管理制度上的创举——三导师制
三导师制度是学生个性化培育的重要抓手。通过三导师的联合培养使“逸仙新华班”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前期培养和后期专业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能有机联系和整合起来。三导师包括全程导师、专业导师和特长导师。全程导师陪伴学生学业的全过程;专业导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上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对学生科研等能力予以培养和对学生进行发展方向及就业方向的指导;特长导师由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组建,以培养学生的专长为重要职责。专业导师、特长导师和全程导师各司其职,密切联系,对学生因材施教,共同做好学生的培育工作。
(三)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创举——聘用优秀的教师、加强学生特长培养
承担逸仙新华班教学工作的均是学院教学工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学院及社会优秀教师外,还开创了国际导学模式,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技术,通过微信群或QQ群进行特长生指导,如书法特长生,由美国知名旅美华裔书画艺术家、现任美国国际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艺文学会会员刘勇教授指导,学校王庭槐校长亲自督学。摄影特长生拟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新华社高级记者罗更前指导。
二、逸仙新华班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逸仙新华班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承担着先行者的任务。笔者认为,在教学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能动、开放、参与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具有独特风格和某种功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范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方法而言的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综合性教学模型[1]。逸仙新华班 以德、智、体、美、劳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特长发展、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和有修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要发展学生专长,弘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潜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已满足不了要求。虽然界定逸仙新华班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比较难,但笔者认为逸仙新华班的教学模式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能动性
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团体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由“要他学”向“我要学”转变,由“被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学会主动学习,且自律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能动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罗杰斯的自由开放的教学观之上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开放性体现在四个方面:(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天素质和爱好特长,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与逸仙新华班尊重并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人格发展是相吻合的。(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成“推”,把“教”变成“学”,把“管”变成“伴”,以发人深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充分參与到课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其所学的知识也会越发巩固。当然,追求教学过程的开放需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做到能“放”,也要做到能“收”。“能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自主探究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讨论或建构过程中领悟知识。“能收”是教师必须把控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难点、重点提供清楚的脉络,解答学生的疑点。(3)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一次课的结束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是激发学生把在课堂上累积的问题延伸到课外,学会实际解决问题;在空间上,不局限于课室,而是向社会和电子网络延伸,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到图书馆、实验室中去学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