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29曹黎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曹黎明

[摘   要]文章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意识,并基于此,优化史料选择,让学生借助史料重构历史情境,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分析、论证、整合的过程中深入剖析历史本质。

[关键词]史料实证;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70-02

历史学科具有很大的时间跨度,这就决定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都是空谈。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意义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辨析历史材料、建构历史知识、培养正确历史观的素养。注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有效引领学生借助史料重构历史情境,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培育和发展正确的历史观。

1.重构历史情境

历史呈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因此具有不可回溯性,这就在历史和学生认知之间造成障碍,“史料实证”则是消除这一障碍的有效路径。学生借助史料,能够重构历史情境,在对史料收集、分析、整合的过程中,让历史重现,帮助学生完成时空穿越,全面、真实地了解历史原貌。

2.提高探究能力

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浩瀚的史料,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伪史料”。这就需要学生对史料进行辨伪存真,改变他们在历史教学中被动接受的现象,促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和提高探究能力。

3.培育历史观念

一切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都不是凭空生成的, 而是建立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的。教师在实施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借助史料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正确历史观念,从而避免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直观臆断”。

二、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解读,并收集可能涉及的史料,从而引导学生围绕史料开展学习活动。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内容解读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课的内容,是前三课教学的延续。本课内容应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后的“舞蹈”,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巅峰。因此,教学重点应紧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把握具体的举措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教学难点是内阁制和宰相制度的区别,可将它与西方君主制度演变进行比较。

2.史料实证素养下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需要,以史料为抓手、以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展开教学。

(1)精选史料,强化史料实证意识

由于史料众多,这就需要教师从中选择出具有权威性的史料,包括教材以及教师用书中的史料,还有权威机构出版的历史典籍等,从而减轻学生史料分辨的时间。搜集到优质的史料后,还要注重对史料的合理运用,既要根据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要根据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因地制宜地用好史料。

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以下两组史料:

力役过繁,赋敛过厚。——《明史·周敬心传》

据统计,仅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大小小武装起义达一百八十余次之多。——《教师教学用书》

学生通过分析两段史料,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明清史料,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时代背景获得了感性认识,进而认识到地主阶级腐朽的生活加剧了社会矛盾,使社会不稳定性增强。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需要强化君主专制。 运用史料引入背景探究,既让历史教学内容的引入实现了水到渠成,又强化了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2)有效提问,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史料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史料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只有深刻分析史料,精准把握史料的内容及其蕴藏的史学价值,才能促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充分发挥问题导向作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分析史料,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废除宰相制度,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一举措的原因,笔者展示了“我朝罢相”这段史料,并提出问题:阅读这段史料,概括“罢相”的原因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笔者提供了皇帝朱元璋“政皆独断”的史料。根据这段史料,又生成新的问题:在达到“政皆独断”目的后,又遇到什么新的问题?最后引出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

这样将史料与提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史料解读的目的性。不仅如此,史料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因循本课的知识体系,有序投放,环环相扣。

(3)自主枚举,强化“论从史出”认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大都是由教师提供,学生只是被动地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史料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这种做法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突显史料枚举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史料收集中来,使学生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强化“论从史出”的意识。

学生要完成史料收集任务,需要对内阁制和宰相制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两者的区别,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史料,进而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

(4)假设支架,提供史料实证导图

史料实证是一项严密的思维活动,要有效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为学生提供史料实证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建构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实证过程中的低效行为。

如在“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投放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相关的史料,并提炼比较的角度,进而对“中西君主制度演变”这一知识体系进行宏观建构,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意识,并基于此,优化史料选择,避免历史课堂异化为“史料堆砌场”, 同时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给学生枚举史料创造机会,为学生架设支架,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自由创造的生态场。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