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类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020-07-28郭少青卫贤贤冯国红张婵高丽兵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郭少青 卫贤贤 冯国红 张婵 高丽兵

摘  要:由于环境类专业人才担负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任,对环境类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其有很强的德育素质。因此,在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太原科技大学环境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目前环境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环境类专业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意义,并提出了对环境类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性路径。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67-03

Abstract: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s much needed not only th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but also the strong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because they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Therefor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personnel specialized in environmental career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major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ed for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en analyzed and some exploratory path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for professional teacher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ajor;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exploratory path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非常重视,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可以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要求当前的高等教育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为实现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就需要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全新教育模式,即课程思政[2]。

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体现的是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其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将专业伦理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向大学生传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不仅实现了专业课教学的“知识传授”目标,还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3]。

一、环境类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环境类专业人才担负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任,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此类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其有很强的德育素质。为满足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工科院校都开设有环境类专业,涵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环境工程等专业。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该校的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保设备工程三个专业,学生所学课程涵盖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處置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中理论知识较多,且包括很多的理论计算及复杂公式,因此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或公式的推导上,而很少有人把专业课程当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进行有效挖掘并传授给学生[4]。

当前形势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毕业后价值观的取向。对于环境类专业学生来说,其毕业后多数从事环境保护类工作,而环境保护类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对从业者的德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环境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德育素质,对环境类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环境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热爱环保事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5]。

二、环境类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专业课教师通常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学术成就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对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及以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2],因此在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将具有很强的育人效果,环境类专业教师也不例外。为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这样其才能产生很强的育人责任感,也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实施课程思政。

为了让专业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意义,为此要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培训让其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种高等教育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思想。同时要让专业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论述,深入认识习总书记讲话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思想[1]。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站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专业教师才能将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将育人自觉融入教育工作之中,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三、環境类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环境类专业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以教师在讲台上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不能适应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因此,为适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应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改革为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并用,尤其要加强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多媒体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新兴教学方式极大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利用上述的新型教学手段来展示专业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环境学概论的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可将历史上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八大公害事件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再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生态文明的课程思政点紧密起来,那么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直观生动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易于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

(二)在课程设计中巧妙融入思政内容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整体设计中须巧妙融入思政内容。为此,必需在本课程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订,将具体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在大纲中要明确课程中所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尤其要特别注重思政知识与环境类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具体实施时,专业教师要在课程整体设计中明确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并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具体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授课时间分配等方面均要精心设计,认真规划[3,6]。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师可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大纲中将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融入到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可将“坚决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意识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中;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融入到工程分析的内容中等[7]。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师可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中将职业素养中的敬业精神融入到绪论的课程内容中;可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具体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吸收、除尘和脱硫脱硝的内容中。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针对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针对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脱除方面的前沿技术可设计一次专题研讨。布置任务时可把班级的学生分组,学生通过组队的形式共同查找资料以及调研和讨论。通过组队的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可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如在三废处理的课程设计中,可让学生在设计计算以及绘制工程图的过程中力争细致,精益求精,以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意志力,使其通过课程设计过程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爱岗敬业精神。

(三)提高自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程思政”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其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始终牢记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将所讲授的专业内容与思政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课程思政可谓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既要求专业课教师拥有自觉的育德意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育德能力[8]。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努力增强自身的育德意识,提升自身的育德能力,从而养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达到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8]。为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授课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以通过自身的模范引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9,10];教师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产生认知度、认同度,从而达到让学生自觉效仿的目的[11];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渊博的学识活跃课堂气氛,且要以身作则,认真备课和认真批改作业,从而用自身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达到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方面得到良好培养的目的。

(四)关注国家环保发展和环保政策

作为环境类专业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环保发展和环保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伴随改革开放过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蓝天保卫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政策、环保法规更新很快,且新的环保制度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区域(流域)限批制度、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环境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和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机制等也逐步出台。这些政策、法规和制度已经成为有关部门依法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在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作为环境类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并熟悉上述内容,便于自己在讲授到相应的课程内容时,可将其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对我国的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比如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将有关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法规、标准以及其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在相应的章节中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讲授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更新很快,授课教师可以将最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读给学生,并解释技术导则更新的原因,让学生们体会到国家环保技术和制度的进步,增强其未来作为环保人的使命感。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在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巧妙融入思政内容。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时刻关注国家环保发展和环保政策,如此方可实现环境类专业人才 “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朱丽丽,杨振兴,曹静.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云南化工,2019(3):194-196.

[3]“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及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34-36.

[4]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32-33.

[5]付玲玲.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9(3):198-199.

[6]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7]郑丽娜,潘奕雯,李晨希,等.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5):55-56.

[8]潘乐,雷冬玉,金鹿,等.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中专业教师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8(17):175-176.

[9]黄磊,葛仕豪.“课程思政”之绊脚石与催化剂[J].科技风,2019(13):11-12.

[10]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11]陈立婧,刘至治,陈桃英,等.从课堂教学渠道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03-204.

[1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网站[EB/OL].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yh/2009-01/19/content_17149928.htm.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