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筋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2020-07-2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口下颌手法

黄 儒

(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高州 525200)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较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及周围肌肉组织酸胀、疼痛、关节障碍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以上的人群有过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且引发不良心理,如烦躁、焦虑、抑郁等,降低其生存质量。临床西医对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治疗手段比较丰富,常见的如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等,严重时实施手术治疗方案,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理筋疗法是中医疗法的一种,具有舒筋活血、理筋通络的功效,进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明显,但其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并不常见,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3]。本研究用理筋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8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19~56岁,平均(34.16±4.57)岁;病程2~8天,平均(3.89±0.65)天。对照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19~57岁,平均(34.20±4.59)岁;病程2~8天,平均(3.92±0.66)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诊断标准[4];②既往为服用相关治疗药物;③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④精神正常,无认知障碍;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颞下颌关节区存在器质性病变或者占位性病变;②全身性免疫、代谢系统疾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对所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93)25mg,每周用药1次,1周为一疗程,持续用药4个疗程。

治疗组用理筋手法治疗。引导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师位于患者头侧,用拇指偏锋推或大鱼际轻揉颞颌关节周围软组织,持续时间3min左右。用中指或食指指腹,对听宫、下关、颊车等穴进行按揉待产生酸、胀、麻感为止。按揉期间嘱患者作缓慢张闭口运动。用拇指弹拨咬肌3遍,在耳屏前顺颧弓方向,用小鱼际擦法擦热。最后用拇指按揉合谷、曲池穴30次,患者同时配合作缓慢张闭口运动。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持续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

张口距离:采用直角测量最大主动张口时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

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定:采用Fricton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功能恢复越佳。

4 疗效标准[5]

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开口接近正常为治愈。关节疼痛改善明显,关节功能有所恢复,最大张口距离大于等于20mm为有效。症状未改善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最大张口距离和CMI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最大张口距离和CMI指数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最大张口距离和CMI指数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评分(分) 最大张口距离(mm) CMI指数(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4 4.56±1.37 1.24±0.41* 17.89±5.38 28.04±7.28* 0.47±0.13 0.20±0.08*对照组 34 4.49±1.35 1.02±0.36* 17.81±5.36 36.59±8.16* 0.49±0.14 0.14±0.06*t 0.212 2.351 0.061 4.559 0.610 3.499 P 0.833 0.022 0.951 0.000 0.544 0.001

6 讨 论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咬合紊乱、关节发育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药物止疼是基础性治疗措施,其中玻璃酸钠注射液有着良好的止疼效果,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复发作[6]。微波治疗是通过利用能量转化,以此达到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吸收炎症、水肿,缓解疼痛的目的,但该治疗手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费用较高、对患者耐受要求高等。

中医认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行不通密切相关,治疗应注重疏通经络,促进血行[7]。理筋手法具有舒经活血,理筋通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可升高局部皮温,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以此改善血液循环,进而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关节腔内积液因此排散,最终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8]。

综上所述,口腔内外利用理筋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张口下颌手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仰天大笑
老年人睡醒后口干是何因?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