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应然路径
2020-07-27谢金土
谢金土
摘 要 学校德育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专业性,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品牌战略。本文在分析德育品牌建设的价值意蕴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品牌建设切实有效的应然路径:坚守儿童立场、凸显文化品位、观照内涵发展、立足科研引领、秉持与时俱进。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品牌建设 儿童立场
企业通过创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学校德育如果要想提高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专业性,就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也要用心打造足以让学生与德育工作者高度认同、引以为傲的德育品牌,实行品牌战略。一个有着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德育品牌往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磁场”效应,产生强大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
综观当下,许多学校在德育品牌建设的实践中陷入了困境:目标定位上,追新求异、追名逐利,不从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为品牌而品牌;主题提炼上,形神分离、茫然跟风,将品牌建设内容窄化为单一的日常行为规范,忽视政治启蒙、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主题内容;整体规划上,形式主义、成人主导,以德育品牌的外延式发展代替内涵提升;行动过程中,急于求成、浅尝辄止,以口号代理念,以运动代行动。这些问题严重地弱化了德育品牌的教育意蕴和内在张力,导致某些所谓的德育品牌只是让学校多了一套说起来完整、读起来流畅、看起来精美的理论包装,多了一套对外展示和宣传的“文化标志”。
德育品牌建设是在德育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德育工作模式的自主创新,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一项行动研究。要走出德育品牌建设的现实困境,打破德育品牌建设的瓶颈,关键是要找准切实有效的行动路径。
一、坚守儿童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旨归
德育品牌应该是温和的、暖情的、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任何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品牌,都是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心理需求、成长期待等因素积极契合的。因此,德育品牌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是“儿童立场”。
要坚守“儿童立场”就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内容选择上必须满足学生的需求,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把他们的真实成长视为德育品牌的核心追求;二是指活动形式上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要积极倡导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等跨领域学习和依托新技术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注重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方式,如“考察探究、调查访问、实地考察、设计制作、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这样的活动形式更能建立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展开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德育品牌一旦与学生此在的需要紧密关联,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现实场景和轨迹无缝对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充分保证,就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是属于自己的活动,是自己需要的课程,是帮助自己真切體验到成长愉悦的教育[1]。
只有以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基础,“生命自觉”的德育品牌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尊重学生的天性和立场,让学生站在品牌的正中央,是德育品牌建设必须坚守的原则。德育品牌建设首先应该是获得学生的认可;其次才是获得社会的认可。
二、凸显文化品位:让品牌变得完满和立体
德育品牌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是有“根”的。这个“根”便是每一所学校各具特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气质。
德育品牌只有完美融合校园文化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灵动的表达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触及少年儿童的时候,才会使他们形成坚定的政治认同、良好的道德品行、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满的爱国情怀。因此,要放大校园文化符号,强化校园文化形象,规范校园文化的有形化建设,让德育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这个“影响场”所营造的独特氛围,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施加深刻影响,留下深刻痕迹。
要善于创新和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文化形式,强调文化的艺术性、时尚化的时代特点,做大做强德育文化,增强德育文化的话语权,增强德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品牌是“产品”和“文化”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产品”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德育品牌是苍白的、缺乏生命力的品牌[2]。我们要认识到,校园文化是德育品牌的载体和根基,只有有了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德育品牌才会变得完满和立体。
三、观照内涵发展:让品牌充满教育意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特别强调“五育”并举,并指出:要突出德育实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3]。
当前,基层学校对德育目标体系和内容架构的认识度与把握度都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有部分学校将品牌建设内容窄化为单一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准,实践不力。创建得较多的就是环保、科普、体艺、行为习惯养成类的德育品牌,很少去关注“政治启蒙、信仰萌芽、理想信念、朴素感情”等维度的品牌建设。
德育品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化,必须把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融入品牌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对少年儿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
一个具有高度、广度、亮度和深度的德育品牌,必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行动方向,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蕴含丰富的教育内涵,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并力求品牌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穿透力和震撼力。只有这样的德育品牌才能让人觉得不空洞。
四、立足科研引领:让品牌鲜明起来
德育品牌建设要通过长期探索才能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个性化的操作流程和思路[4]。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科研引领”是解决德育品牌塑造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借助一些外部的教育资源来巩固自己的活动品牌,借鉴一些成熟的知名的德育品牌的操作流程和策略,对照自己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来改进和创新自己的品牌。我们也可以请德育科研专家传经送宝,现场进行科研指导。还可以通过举办科研成果发布会来借势布局,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升德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研的真正境界,是以研究的方式来工作,而非独立于工作之外搞研究。我们要通过搜集、调查、追因、对照、分析、反思、改进、叙事、提炼、逻辑思辨等系列方法来开展行动研究,让德育品牌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逐渐地鲜明起来,牢固地树立起来,响亮地传播开来。
五、秉持与时俱进:让品牌得到升华
德育品牌的生命力来自创新,而且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德育品牌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某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更要能够反映和把握时代的变化,使得这种变化始终朝着前进的方向[5]。
毋庸讳言,目前基层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德育教育内容、形式、载体与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和时代要求不够适应;教育不够系统、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充分、实践体验不足,特色不突出,活动存在成人化、形式化、课堂化现象;德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不够,与家庭、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维护学生权益不足,服务學生成长的项目相对较少。
德育品牌建设要适应新时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紧跟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既继承历史经验,又秉持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脱离少年儿童实际、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大德育”须要塑造“大品牌”,只有“大品牌”才能促进“大发展”。德育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整合、创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守儿童立场、凸显文化品位、观照内涵发展、立足科研引领、秉持与时俱进,德育品牌建设就能走出困境,突破瓶颈,实现德育品牌内适性与外适性的统整发展,提升德育工作的专业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文娟.学校品牌:以学生的真实成长为旨归[J].中小学德育,2016(08).
[2] 张连生.学校品牌建设问题的“冷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0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2019-07-31.
[4] 杜时忠,孙银光.学校品牌建设的误区与超越[J].中小学德育,2016(08).
[5] 李季.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J].小学德育,2010(0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