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

2020-07-26张樱

财会学习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事业单位

张樱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有所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为了保持收支的平衡,需要在做出改革措施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力度,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本文首先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引言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中,财务管理部门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部门中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整个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其他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了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不够完善、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预算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根据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来对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开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在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同时也能够对资金的分配和应用过程进行优化,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不够完善、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预算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对财务部门的职能形成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对于事业单位日后的资金规划和应用都会形成不利影响。通过对财务预算的分析,能够实现对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有效引导,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案。另外,事业单位想要真正发挥出财政拨付资金的作用,就必须对日后的发展形势进行掌握,避免出现资金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要将其运用在社会活动或者公共事业当中,从而有效改善支出结构,同时也提升了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成本的节约,并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过程,来实现财务预算的管理。而财务预算管理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的发挥,取决于资金的应用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通过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这不仅是对日后发展的预测,同时也是对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所进行的深度分析,从而建立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提升事业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其次,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财务计划和控制工作的基本前提。事业单位以为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所以在进行预算工作中,应遵循工艺优先的基本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分别为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全额拨款。也可以按照用途来将其分为补助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事业收入等等。不同的资金用途所使用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愈发的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再加上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应准确地把握形势和政策动态,并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不足

(一)預算管理意识不足

首先,预算管理意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管理层上,他们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即便设立了相关的部门,也没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同时,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没能够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与其他业务管理工作相结合。另外,预算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同时体现在事业单位中的员工身上,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而不是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业单位中的资金进出都十分随意,没有根据预算计划来进行具体实施。

(二)预算编制作用得不到发挥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不具有完善的预算管理编制,特别是缺少足够详细的编制程序,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完成操作过程。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当中,某些事业单位因为更看重财务工作量的把控,特别是在中短期活动管理过程中,没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预算。再加上缺乏负责的执行部门,无法真正落实预算编制,从而使得预算编制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另外,一些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所采用的预算方式为固定预算,因为这种预算方式弹性不足,所以无法有效应对日后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三)缺乏预算管理执行力

预算的结果由数据来进行体现,并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所以要切实发挥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算执行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缺少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和执行状况的科学分析,再加上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过程流于形式。如果在评估预算管理效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具备足够的科学性,那么必然会对大家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财务预算执行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升。

(四)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都并不足够,从而形成了财务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往往资金的应用超出了预算规划。一方面事业单位中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即使有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同时也缺少专门的审核部门,使得预算频繁出现随意篡改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特殊性,需要财政预算必须具备足够的合理性,必须对资金的应用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腐败的情况。但当前仍然缺少相关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的支出状况也没能够做到透明,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

(五)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缺乏足够的合理性,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具体来看,首先我国当前一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在采用基数预算的方式来进行财务预算编制,也就是以上年为基础来进行数额的增减使其成为下一年的预算内容,所以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常常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预算编制,从而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另外,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仅仅将预算编制过程认定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而财务部门无法对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使得预算编制内容无法真正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

四、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策略研究

(一)提升预算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能够深切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控制效果,从而有效提升财务部门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做出表率,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设置严格的审查程序。管理层做到了,那么事业单位员工自然会跟上管理层的步伐,提升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实际上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作为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应积极响应财务预算管理,并及时提报相关的财务信息,通过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来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建立预算编制体系

预算编制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使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都十分注重控制资金的支出情况,但却忽略了资金控制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在投资的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其所具有的合理性。具体来看,首先要明确项目经济指标,特别是项目资金的应用情况和管理细则,从而避免出现支出和收入不平衡的情况。同时,要对各项开销进行仔细核对,并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对账,特别是要对发生问题的资金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支出平衡,只有这样的预算编制体系才能够实现多层次的资金统筹安排,并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其次是要提升预算编制所具有的弹性,根据相关的政策和经济形势来实现预算规划,并对计划外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考虑,做好资金报备的工作,避免财务出现较大的压力,同时也能够避免年终预算的频繁追加。最后,要对预算编制体系进行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并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实现对体系的完善,进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情况。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应对各个预算项目进行深入调查,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从而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三)增强财务预算执行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就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不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对预算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各个岗位中,并根据预算的目标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对各个岗位或部门的义务和权利进行明确,同时也要对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地说明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除此之外,也要重视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所以必须建立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提升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从而有效提升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高工作要求,并定期组织培训,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财务预算的执行力。最后,如果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收支情况发生变化,那么应尽快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另外,要重视对外部工作人员财务收支工作内容的监管,增加监督的途径,对监督方的权益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对权利和责任的相关制度进行明确,对于资金应用和预算是否相符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资金应用的效益应对其进行考评,确保预算管理执行力能够得到切实的增强。

(四)增加财务预算监督力度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相关的监督工作来提供保障,通过对监督工作进行完善不但能够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同时也能够有效维持其他部门的工作秩序,特别是对于资金应用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来实现有效地保障。同时,也应增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人们能够看到事业单位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从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能够有效约束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利益的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情况。监督体系的建立,应通过经费支出和资金收支的公开来提升透明度,并对相关的工作事项和预算流程进行明确。除了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之外,也应重视事业单位外部工作的监督,将预算公布的范围进行扩大,让群众也能够参与到监督工作当中,从而有效提升運行效率。另外,监督体系的建立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也能够对事业单位财政支出和财政税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约束,从而对事业单位与政府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地协调,实现渠道的拓展,对于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地保障,特别是奖惩制度的实施,能够促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

(五)采用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积极地吸收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运用零基预算法即为不考虑上年技术来对事业单位可用资源进行合理计算,根据工作项目和人员的情况来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具体来看,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可用资源进行核算判断,进而得出年度营收和可用资源预算。其次,要对年度中的各个项目进行排序,分清楚各个项目之间的轻重缓急,同时也要对各个项目的预算成本进行计算,以明确工作项目所应该达到的预期目标。最后核算并分配出各工作项目所需的经费。采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不仅将各种经费进行了具体化,而且能够反映出各工作项目的实际费用情况,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此方法的运用涉及多个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使财务预算的编制更加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较大的资金范围,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预算分析。所以,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应从根本上提升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并对所具备的预算执行力进行强化,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力。同时也要重视预算编制的完善,提升财务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不断地实践过程来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预算监督机制,同时要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善,适应新形势的预算管理的需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促进事业单位未来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艳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9(29):137,143.

[2]陈赛芳.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9(10):72-73.

[3]梁耿霞.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措施[J].财会学习,2019(30):94,97.

[4]孙镔.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J].财会学习,2019(30):85,87.

[5]冯汝平.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策略[J].人文之友,2019(19):35.

[6]董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J].现代商业,2019(28):139-140.

[7]刘媛.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投资与创业,2019(9):173-174.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事业单位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优化策略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