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2020-07-26唐浩
唐浩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施效果,并探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相关问题的成因,针对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给予了一定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引言
如今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研发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意识到只有科技才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1.企业研发费用
研究开发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人类对社会与自然的认识,并通过知识进行创新,以创新为目的开展系统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研发支出可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未达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目前,国际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分别是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3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与国际趋同,对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有条件的资本化方式弥补了其余两种方法的缺点,但是会计口径和税法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归集税前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存在一定难度。
2.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属于税基式优惠,《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的其他就业人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进行扣除。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若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的基础上加计50%扣除;若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资本化总额的150%摊销,2018年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75%。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理论分析
1.企业研发活动的理论基础
熊彼特认为企业研发创新的本质是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或加入新的要素以提高生产力,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该理论是经济学创新理论的基石,目前我国经济战略是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对企业而言企业要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创新。
2.政府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是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结构,但是这一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无法完全满足,在现实中存在垄断等因素,导致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市场的效率降低时就会导致市场失灵。为了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要干预市场的资源配置,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研发活动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活动风险较高,投入的资金可能无法收回,若企业投入资金的问题无法解决,可能会影响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干预企业的研发活动,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第二是供给学派理论,该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并开始发展,认为有效配置各生产要素,并保障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不足的市场问题,因此我国政府近年来注重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降低税负,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政府激励企业研发的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参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
3.加计扣除政策对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机理
研发加计扣除的机理是提高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的比例,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研发活动中。企业在研发活动开展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部分企业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从规避风险的视角减少研发投入。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研发投入,通过优惠政策的方式填补企业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距,通过宏观调控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使企业获得发展。如果政府直接予以财政补贴,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打破市场选择的自由性。政府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能够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对企业的研发活动有鼓励性作用,促进企业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效果
(一)苏州工业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在1992年正式批準成立,截至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吸引外资项目4800多个,园区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至2018年园区有161家研发机构,有4000多家高科技企业,874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发明专利数量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且园区的研发强度处于增长的趋势,领先于全国平均研发强度水平。由此可见,苏州工业园区有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工业园区的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在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针对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历史变迁及亮点
我国于1996年开始制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996年至2002年加计扣除政策仅由国有企业和集体工业企业可享受。2003年至2007年加计扣除的享受范围主体逐渐扩大,同时规定若企业存在亏损,研发费用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不足以扣除的可结转至以后5年内进行扣除,这一阶段的加计扣除政策零散分布于税务局、财政部的多个文件中。2008至2012年,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中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政策形式予以确定,同时明确了允许研发加计扣除的费用范围。2013年至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再次扩大,且申报程序逐渐简化,减少了研发费用归集口径的差异,采取书面清单的方式,规定无法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简化了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规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享受追溯优惠。
(三)苏州工业园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为了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规定申请加计扣除政策符合条件的,可按税务部门备案年度研发费用增长情况予以奖励,与上一年备案相比研发费用增长率在10%以下的,予以5%的补助;增长率在10% ~ 20%的部分予以8%的补助;增长率在20% ~ 30%的部分给予12%的补助;增长率超过30%的部分给予15%的补助。这一政策鼓励企业完善会计核算,准确归集研发费用,更好地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园区通过政策宣传渠道开展税收研讨会、在线讲堂等,面向园区的企业交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认真收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积极解决各类问题。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优化备案管理程序,严格落实税务部门的文件精神,简化办税流程,将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优化为事后备案管理,使企业在享受优惠时更加高效。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园区Y企业实施情况
Y企业于2008年成立,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9项发明专利与26项实用新型专利。Y公司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技术创新是Y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Y公司积极开展研发项目的投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也逐渐成了企业的优势。Y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归集主要包括参与研发活动人员的职工薪酬等直接投入、折旧与摊销、研发活动相关的其他费用等。研发投入形成无形资产是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资本化处理。通过企业专利数量的变化来看,在2015年颁布新的加计扣除政策之后,企业的专利数量保持平稳增长,说明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果也越来越好,研发投入形成了无形资产的概率在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成果的产出有促进作用。2015年和2017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了研发费用的口径,同时也对一些细则规定更加清晰,为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带来便捷。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存在的问题
1.政策设计层面
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发展初期,会计核算体系尚不健全,无法严格进行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区分,但是这部分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核算体系,会影响该类企业的受益范围,降低了政策的普惠性。对于适用加计扣除的企业而言,有的企业既具有15%的税率优惠,又具有高新企业资质,部分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的优惠税率更低,加计扣除政策难以对其产生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国计算应纳税所得的方式基本采用纳税调整进行核算,这一方式会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除了税法和会计差异外,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口径和高新企业认定口径存在双重标准,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时,要对研发费用二次确认,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的难度。
2.政策执行层面
(1)部分企业对加计扣除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申请加计扣除,少数企业认为当年发生了亏损不需要再进行加计扣除。实际上企业当年无论是否盈利都需要向税务部门备案研发情况,亏损年度的研发费用可以在未来5年内进行抵扣。企业了解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宣传不到位,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缺乏政策宣传力度,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行办法,导致企业缺乏对政策的了解。
(2)现行的加计扣除政策对如何帮助企业规范研发费用的核算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如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费用等一些业务的处理规定不够明确。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每一个阶段,企业都需要完成较多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不同区域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同,征管方式也不一致,地方政府在加计扣除政策方面缺乏统一的操作细则,也导致企业执行困难。
(3)企业申请政策成本较高,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申报加计扣除政策的手续复杂,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各类材料,一旦材料某个环节出现纰漏还需要重新鉴定,重新提交材料,流程较为复杂,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过程问题的成因
1.政策设计存在的问题成因
加计扣除政策的部分条款不够合理,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大,且还没有投入生产,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也难以从现有的政策中獲得税收优惠。中小企业是我国研发活动的重要主体,使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是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核算水平,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体系不健全,会计人才缺乏。
2.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成因
(1)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部门会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需要企业提供各类书面材料以证明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因此需要企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去准备各项材料,提高了企业的申请难度与成本。中小企业的人力、物力较为紧张,利润空间较小,增大成本会影响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2)企业研发活动涉及方方面面,要求税务人员具有专业的素养,部分基层税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税务部门落实政策的力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地区,税务部门宣传力度较强,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税收优惠政策。
(3)加计扣除政策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必须能够合理归集研发费用,对于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研发费用,只需要在管理费用下设研发费用汇总即可,无须单独设置科目,虽然简化了会计核算,但是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归集难度较高,部分企业不重视研发活动,没有实质性的研发项目,这类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虽然我国对研发投入的总额在上升,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整体的创新环境还有待完善。
四、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的建议
(一)政策设计层面
1.完善政策设计,细化扣除范围
我国加计扣除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了防止偷税漏税的现象,避免企业非法使用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提高了税收优惠政策适用的门槛,会计处理和税法的差异提高了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难度,违背了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目标。因此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可以减少会计核算与税法的差异,针对中小企业设置专門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
另一方面,需要规范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范围,提高可操作性。现有的政策虽然对扣除费用进行了分类,但是采用正列举的方式,将政策制定者忽视而在实务中可能存在的研发费用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因此要尽可能使用会计核算原则,减少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分歧,由科技部门制定可操作的标准,清晰划分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的界限,明确可加计扣除的范围,细化相关费用项目的分摊方法。
2.加大优惠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
研发活动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风险,且未来的收益不确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若研发活动失败,可能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财务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国家应考虑中小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优惠形式,增加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条款。税务机关应强化服务理念,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账务处理流程,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研发活动。另一方面,应该鼓励企业雇佣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对雇佣高学历的研发人员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中小企业高端人才的占比。
(二)政策执行层面
1.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税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形成多渠道的宣传模式,提醒企业办理税务备案手续。对于重点企业要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编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操作手册,并对企业展开专场培训活动,指导企业充分使用相应的政策,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应简化申请、鉴定与备案流程,可通过电子化平台简化工作流程,减轻企业的负担,发挥税务部门对企业的服务与管理的职能,对税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推进各级税务部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规范政策执行的条款。
2.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
(1)企业要关注政策变化与归集范围。例如,2015年财税文件新增了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规定,对于支付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按照合同直接支付的费用作为劳务费用进行扣除。在享受这项规定时,要做好合理的归集,取得相应的合同、协议、付款凭证等各类证明。又如,2015年财税政策取消了对研发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限制,企业需要做好必要的记录,按照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加强台账管理。
(2)企业要健全研发活动管理体系。税务部门对企业留存的研发活动有关材料进行后续管理,在核查过程中确定研发项目的真实性。企业要证明项目真实性的方式是提供研发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凭证,例如耗材购买发票等,因此企业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各类凭证的有序整理与管控,规范研发项目的管理流程,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3)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与内部管理,需要健全核算体系,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地归集各类费用,否则无法进行加计扣除。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明确各项加计扣除政策的操作流程,对研发费用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研发部门需要登记研发项目的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工时等内容。财务部门需要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后续核查文件进行管理,按照要求及时收集各项资料并整理归档。
结语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促进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研发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研发的热情,因此就需要政府予以适当的干预。本文结合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邓炜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解读[J].国际商务财会,2016(05):52-55.
[2]李刚,牛冲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激励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税务研究,2018(3):81-85.
[3]李坤,陈海声.我国不同地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对比——基于创业板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