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

2020-07-23张鹏蒋雪峰张波

商情 2020年32期
关键词:新媒体

张鹏 蒋雪峰 张波

【摘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都在向信息化时代迈进,新媒体也走进了我们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新媒体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流媒体,高校大学生的好奇心、从众心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有着难以管理的特点。如何管理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成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网络舆情  防控管理策略

引言:目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的进一步完善,使得网络舆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当下面对严重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我们必须要统筹规划并做到科学管理。

一、网络舆情基本概述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网络信息技术,它的涵盖面非常的广,像我们的手机、电脑、平板等。相对于报纸、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不论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众还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现代青年,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他们一般都把网络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待在校园里,对外界社会事物了解并不是很深刻,缺乏一定的辨识判断能力。电脑网络上的东西目前五花八门,真真假假且错综复杂,很难有人知道它们的真假,也存在着很多的欺诈行为,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对网络安全维护带来了不少麻烦,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且不便于管理。新媒体的产生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教学、多媒体教室的上课方式现在已经在众多高校普遍进行。例如,在2020年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网络授课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就是老师在家教学而学生在家上课。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家进行疫情防控,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得知几乎全部都是通过电视、手机或者电脑的。疫情期间有着不少错误的网络舆情,这些负面的网络舆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使众多的国民相信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整治网络舆情安全刻不容缓。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表现特征

(一)突发性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具有突发性,在如今这个网络差不多可以全面覆盖的时代,应该可以说几乎人人一部手机。众多的社会事件发生都避免不了,信息通过新媒体网络的传播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网络传播速度。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的,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很快的了解各种社会舆情以及各种社会新闻焦点。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量大且传播速度快,而且人言可畏,一句话经过三个人的传送就会失去它最开始的意思,大多数人的跟风、盲从使得网络舆情在短短数小时之内,就可以传遍全国甚至全球,最终使这个事件成为全社会热门话题。

(二)范围性

网络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的传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非常的广,在网络各个的平台上,网络信息就是很透彻,所以一旦事情曝光,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知道事情的开头与结尾。在上面讲到了什么是新媒体,在这里还要重点说明下,新媒体也从某种程度上不向传统媒体那样。像以前报纸,虽说也传播了信息,但是不容易保存并且占用了很大的地方,而虚拟的数据很大程度弥补了这些缺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可以看到,就算是偏远的山区或繁华的大城市,信息的覆盖面都非常的广,大到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甚至更大年龄的爷爷奶奶,小到两三岁的小孩子,他们都会使用手机去上网,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特别受欢迎的某音,在中国具有四亿多位用户,而这仅仅是新媒体的一小部分,可见新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三)多元性

众所周知,在网络的世界中人们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但是言行一定要体现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更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随着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复杂,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也都层出不穷且五花八门的,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和思想观念随着大家的相互交流而大都交叉在一起。而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着很大变化,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这些经历的人和事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经历,而这些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我們大学生的心理想法与性格也会随着这些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类型大学生在心理与性格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不同,追求时尚、追求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相对强,但是也容易喜新厌旧、追求和崇拜的对象不稳定等多种因素造成网络舆情呈现出多元化。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德育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一)搭建德育平台,推广素质课程

在网络舆情中,我们时常会见到一些网络“键盘侠”,他们对社会中的舆论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且合理合法的,但是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舆论的权威性,任由放任的观念为网络提供了十分危险的言论。不好的舆论产生的危害往往是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打个比方来说,芝麻大点的事很有可能会像气球一样被无数倍的放大,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好的感觉。因此高校必须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的引导和控制。因此,高校可以密切关注校园的学生的QQ、群聊,微博,微信群聊等一系列聊天工具,另外大学生经常关注的网上论坛等也需要密切关注其动态。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这个时代,我们只能够去接受,无论是他带来的利还是弊,我们都是要接受的,对于好的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广,同时对于不好的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来把坏的方面尽可能变成好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推广设立关于素质法律方面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网络犯罪等问题。网络在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怎样才能够和教育相协调呢?学校可以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成立一门课程,也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安全案例来增加学生对网络舆论安全的了解。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人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接受能力也很强,特别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网络舆论安全有着充分的理解,所以学校以及社会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网络舆论安全,地方高校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另外学校领导以及辅导员也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刚才我在上文提及的关于网络舆论安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个人素质和三观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提升之后,才能够正确地辨认的网络舆论。高校也应加大力度宣传,可以利用手抄报、校园广播、宣传单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来宣传加强网络舆论安全。这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了,学校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心理在想什么,然后针对学生的心理做出相应的措施。

(二)完善平台搭建,优化舆情防控

在高校网络舆情环境安全建设中,我们应该完善相关的平台搭建,国家和政府各个部门以及高校之间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点可以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都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各级政府也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建设。政府在决策上也应该做到公平公正、透明阳光,给广大人民群众真相。在高校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如何积极有效地控制舆情的传播,对于高校管理机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校只有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回复,才能够有效地控制舆情传播。高校可以建立有关网络舆情安全的队伍,加强校园教师队伍建设,这样一来形成一支知识丰富,同时有着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的网络安全维护队伍。

(三)完善新媒體话题,整改网络环境

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阳光的透明的新媒体话题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话说,十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社会群众的力量是强大无比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依靠那些技术人员是很容易实现的,但网络环境的改善可能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越早开始整顿越好,否则就只能是亡羊补牢。在整改网络环境上,首先以人们一直发布视频为例,因为制作视频的成本不高,最少只需要一个剪辑软件,所以我们无法在根本上减少他们制作视频的数量,但是我们可以限制他们的传播。然后就是改革和创新举报制度,这就要靠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制度,只要有人举报,那么这个信息就会被尽快传到相关检查人员的手中,那么这样就减少了审查员的工作强度,当然举报成功可以获得一些奖励等,这样可以鼓励人们积极举报不健康的信息。

四、结论

综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惊讶科学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积极自主的抵制网络暴力,维护网络健康安全。因此,高校在应对这件事情过程中要明确本身相应的责任,引导并管理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安全观。同时,广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网络舆论安全公开课,抵制不好的网络行为,从自我做起,做好个人言行管理,做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青年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跃男.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6):75+77.

[2]孙健,姜玲.新媒体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22):52-55.

[3]赵大为.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J].记者摇篮,2019(03):22-23.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