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借课文例子,培养阅读能力

2020-07-23李小玉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方法

李小玉

《义务教育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对阅读教学来说,这句话可谓是点睛之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能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怎样凭借课文例子,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 指导预习,提高效率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指出:“一篇经典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看看课文需要了解什么;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看看能否解决问题。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质疑、探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虽然这些做法看似平常,却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铺垫。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小女孩为什么要穿妈妈的大拖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美好的景象?”“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带着这些问题探究课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设疑答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逐渐生成,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但课堂效率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书都懂得怎样去读,要读什么,学什么。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紧扣题眼、把握主旨

初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讲解内容。我认为应该在课题的“眼”上下功夫,课题的“眼”就是课文的魂。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为学习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问学生这个题目应该怎样读?学生说:“应该在‘魂这个词上重读好。”我说:“请大家根据各自对课题的理解再读一次课题,要读出它的意思和内涵。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很快知道“魂”就是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理解了题眼,也就理解了外祖父珍惜墨梅图,眷恋祖国的心。在初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自然段去理解大概的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摘取重点词语,分析上下句子关系,层次归纳等概括方法。在读懂自然段后,进一步学习把握全篇文章思路、线索。

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读书、思考、交流、练习集中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三、品读语言,升华情感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阅读教学的真谛就是用心灵读,用灵魂悟,达到“感知共悟情一色,感动与悟情一体”。我在教学《匆匆》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算算每个人的一生大概有多少年,多少天,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学生忽然发现自己的一生即使是一百岁也只有三万多日子,现在已经过了近四千日了,真是光阴似箭啊。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精彩语言,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把一滴水和大海做比较,显得杳无踪迹,不但表达方法妙,而且能激发学生共鸣:原来时间就是这样流逝的。

四、揣摩比较,领悟表达

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结构都各有特色,它的对称美,递进美,照应美,并列美等,不一而足。那怎样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之美呢?并且学会运用呢?还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比较,在语文实践中慢慢揣摩。《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全文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构思成文的,课文开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结尾句是:“随着祖国建设发展,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就是首尾呼应,也是前后照应。而每一段的叙述又是以同样的方式叙述,条理非常清楚。这一叙述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习作中要学会应用的。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引导。课后还设置小练笔。这篇课文文辞优美,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注意积累语言,仿写句式。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语感,而且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运用能力,不仅“悟”到篇幅布局之美,而且“悟”到表达运用之妙。

五、走出文本,拓展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我们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之中,但指导之后更需要实践。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阅读量势在必行。教师必须遵循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課外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从改革阅读教学入手,有机地扩大课外阅读量,即指导、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不失为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孩子天生爱幻想,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故事。孩子们好奇心强,因此喜欢读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课内知识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课外书,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继续凭借课文例子,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心灵中盛开一朵花。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