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20-07-23马秀秀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品德

马秀秀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一、小学阶段德育内容分析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特别是低段学生,首先要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态度进行指导和培养,除此之外,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如下: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形成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利益的坚强意志的教育;理想教育,是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包括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教育等;集体主义教育,是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劳动教育,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讲规矩、有礼貌,举止文雅、大方等文明行为;养成诚实、热情、谦虚、朴素等优良品质;自觉纪律教育,学校应对学生加强自觉纪律教育,增强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与参与意识,教会学生学习和遵守基本法律法规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做到懂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勇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小学阶段德育原则的分析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小学教师更是学生的启蒙老师,要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一个好的学习方向;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很多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容易试错,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耐心,爱心,对犯错误的孩子循循善诱,进行教导;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實际出发,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他们有个性差异,有特长差异等,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德育;知行统一原则,把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养成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这些德育原则,切勿违背。

三、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一)德育的途径分析

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的利用的渠道即德育途径,一般情况,在学校最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在小学,德法老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其他学科教师也提倡上思政课,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小学阶段,品德评价法是一种很见效的方法,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有好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要及时强化表扬。

四、结论

教学,我们不仅仅是教学,我们更要做到教育,我们教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而是教人学知识,教人学做人,这就意味着:

1.“教人”以理解人、认识人为前提;

2.“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而是对人的全方位影响—“教学的教育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机智,进行教学生成,恰当时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教育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文娱、体育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最后,我们要定义自己的教育:是什么?对教育有一种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是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并且要理性的确信且脚踏实地地践行,定义自己的教育是过程而非结果,我们教师还要定义自己:做自觉的教育者,体悟工作的价值,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见证者,让反思成为习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塑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做学生的示范者,引导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的学生也能通过环境的渲染和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品德,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品德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好学者贤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