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新型和谐校园

2020-07-23邓良彩

求知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网络资源校园文化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及教师的职业素养都会在和谐校园中展现出来。在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资源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应用互联网资源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友爱,而且使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校园中无时无刻不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学校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效率随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幅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资源;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02-02

引 言

和谐校园不仅包含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包含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和谐校园中,学生获取的不只是文化知识,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怎样对待他人,尤其是在应用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和谐校园的层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互联网资源还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培养,提高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1]。下面笔者针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和谐校园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人提供帮助。

一、和谐校园的本质

和谐校园建立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只有校领导与教师和谐共处,教师与教师相互帮助,教师与学生和睦融洽,学生与学生团结友爱,才能充分展现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保证每项工作井井有条,使校园整体氛围更加和谐,让校园中充满欢声笑语。

1.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和谐

在学生的印象中,校领导往往十分严肃,经常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正在因为教师组织的活动激烈讨论时,校领导总是会“不合时宜”地出现在班级门口,制止教师组织过于烦琐的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也无法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校领导在工作中要学会变通,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要与教师及时沟通,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类型,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改变其在师生心中的刻板印象,营造人人平等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从而保证校园文化更加和谐,因此,教师之间要一改以往僵硬的关系,消除“主课”“副课”的课程观念。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传授教学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提升,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教师之间和谐相处,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和谐校园中师生关系应是融洽的,因为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除了同学外,接触和交流次数最多的人就是教师,甚至有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比在家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还要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此引起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亦师亦友、公正平等,这才是和谐校园中应该出现的景象。

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在和谐校园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应是团结友爱的,而不应出现互相攀比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主题班会、教学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同学关系,使学生之间相互友爱,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2]。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和谐校园的方式

1.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部分学校的师资团队出现落伍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经常出现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片面、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互联网资源的背景下,各学校应采用现代化的工作方式,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能力提升讲座,并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在组织教师开展专业能力提升讲座时,学校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为教师搭建提升平台,结合“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建设理念,使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平等交流。校领导在与教师交流时,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从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管理机制

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还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做到群策群力,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在传统的校园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及教师评定方式太过刻板,一些学校仅靠“老教师”提出的意见来建立管理机制以及评定方式,未能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还有一些学校论资排辈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年轻教师失去教学信心。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和谐校园的管理机制应在广大教师的商讨中共同建立。同时,学校应建立公平的教师评定机制,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方式,对每位教师进行评定,进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信心。校领导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充分交流,缓解教师与领导交流的压力,同时还能对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从而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做到“人人平等”“以人为本”。在网络平台交流中校领导应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基层情况,并据此优化和谐校园的构建方式。校领导与教师的充分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校领导与教师的距离,而且可以使校园管理机制更加人性化,从而有效推动新型和谐校园的构建[3]。

3.以学生为根本

互联网对学而言并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对互联网的了解与应用,甚至比教师更加娴熟。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师、校领导的看法,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畅所欲言,学校应为学生搭建校园交流平台,并在交流平台中发布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使学生自由交流。与此同时,交流平台中还可以设立教师、校领导“点赞”功能,当教师或校领导对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感兴趣,或学生意见或建议对构建和谐校园有所帮助,校领导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发言点赞,提高这一话题交流的热度,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敢问、教师不敢说、领导听不到的问题,拉近了学生、教师、校领导三者之间的距离。这样能使校园交流更加方便,同时能充分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和谐校园与传统和谐校园氛围存在区别,在新型和谐校园创建中,“和谐”“融洽”“平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提升了和谐校园的层次与水准。

4.开展课外活动

和谐校园的“和谐”体现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但传统和谐校园仅关注理念与教学观念的提升,导致和谐校园理念无法被充分展现出来,使和谐校园的构建流于形式。所以在应用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学校应凸显和谐校园的内涵,利用互联网展现其交流与互动特性。如何提高创建和谐校园工作中互动的积极性呢?既然学生与教师对互联网十分了解,那么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提高和谐校园的互动性。在传统学校工作中,一些学校只关注文化知识教育,忽视了良好互动的重要性。既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各学校可以为学生与教师组织课外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收集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如户外亲子活动、美食节、文化艺术节、公益活动等,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5.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优化,才能为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文化之火经久不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各学校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和谐校园时,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拓展校园文化,以互联网为背景彰显“人人平等”的观念。学校应将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化的和谐校园理念相结合,满足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全力构建“立德树人,公平教学”的和谐校园文化。这样不仅能够构建新型和谐校园文化,还能够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能够充分展现校园文化[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展现和谐校园理念,创新和谐校园的构建方式。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合理开展校园教育工作的源动力,所以各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平等”。互联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拉近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展现教师的想法,使教师与学生得到尊重,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和学新,储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8(02):54-58.

卢树志.网络信息资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J].教育观察(下旬),2018,7(04):50-51.

孙静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54-55.

武振奎.营造环境文化氛围,提升和谐校园品位[J].好家长,2019(38):210.

作者简介:邓良彩(1982.10—),男,广西贵港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网络资源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