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认识

2020-07-23姚蕾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同伴小朋友过程

姚蕾

一、观察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观察计划制定

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准备从以下三点进行观察计划的制定:

1.同伴交往态度

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态度倾向。

2.友好行为

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3.交往能力

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观察记录

案例描述:

(一)区域活动时刻

老师发图书请幼儿看,我故意没给扬扬发书,我就告诉他,“扬扬,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看一本书,你们一起看,看完后你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过了一会,我就看见他东张西望,根本没有与同伴一起看书,我就主动提醒他旁边的幼儿“请你与他一起看这本书,并且讲一讲书里的故事。”“老师,他根本不跟我一起看。我叫了他好几次了,我给他讲他也不听。他也不跟我说话”

(二)户外游戏时刻

我们请两名幼儿玩一个皮球,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个人一起玩,玩的非常的高兴,都能创造出很多新的玩法。我看见只有他一人站在那里,我走过去,让他加入到其他两名幼儿的队伍中来,他们在一起玩的还可以,不过刚过一会,就有幼儿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扬扬玩的时候就不告诉我们他要怎么玩,光把球滚来滚去的,他就不会玩。”

鉴于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指导方法:

1.树立教师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意愿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激发幼儿交往的意愿,我多与扬扬说话,久而久之,班上的幼儿也能主动与扬扬进行交流,平时多与扬扬谈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对数字比较感兴趣,我就会问他“扬扬你都认识那些数字呀?能给我们说一说吗?”。只要他能多说一句话,就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2.在区域游戏中,帮助幼儿与同伴合作交往

我们班幼儿最喜欢和最常去的就是表演区,扬扬也比较喜欢去,每次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比如:有一次,他们玩公交车的游戏,有些幼儿当乘客,一名司机,一名售票员,洋洋扮演的是一名小朋友,公共汽车在站牌那等候乘客上车时,上来了一名老爷爷,扬扬扮演的小朋友看见后要主动给老爷爷让座位“妈妈,上来了一位老爷爷,我们给他让座吧。”在表演的过程中,扬扬不但学会表演自己的角色,说自己角色的语言,还学会了很多个角色的语言,并不停的模仿,还和其他幼儿交换角色。

3.家园配合,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

鼓励家长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让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往。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又增强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观察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参于到游戏中去,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即幼儿学习榜样的过程,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力。

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将若干个主题同时进行,如娃娃家、商店、医院、开汽车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如结构游戏中开展小组交往合作活动,既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又能使幼儿在享有操作自由的前提下,得到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等能力方面的有效发展。角色游戏中幼儿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而以所扮演角色自居,想角色所想, 急角色所急,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 。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角、医院角、表演角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猜你喜欢

同伴小朋友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Let’s DIY Poster
圆满的过程
落地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