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2016-09-22徐海荣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历史与社会学生主体

徐海荣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高、X教师专业针对性不够强、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高等问题。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心优化课堂秩序;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利用教研机会,积极提升课堂质量三个层面,研究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81-02

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存在着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高、教师专业针对性不够强、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高等问题。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抑制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研团体也进行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研究,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绩斐然。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群策群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出一份力。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心优化课堂秩序

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和中考所占分值偏低等原因,使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进而影响了课堂效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厚积薄发。一位合格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必须能够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审视历史,对历史学科给予客观的评价,揭示历史的本质、内在联系、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教育学理论和历史、地理、政治理论,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便于准确地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备课,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节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和管理的时间,教师授课前就要精心备课,事先准备好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交流,讨论学习。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前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储备,事先进行预设和生成,然后再据此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时要以科学性为原则,注意各个环节大致的时间分配,要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成效等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

(3)设计课堂环节,把握教学时间。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偏离教学目标随意发挥,影响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比如有的教师在讲“屈辱的岁月”中的甲午战争时,不仅着重分析《马关条约》签订时国内外形势,还花很多时间讲解现今中国钓鱼岛问题。这样虽然使学生了解了那个时期的时事,也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讲着讲着有时就偏离“中国曾遭受的屈辱”这个主题。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要主动把握最佳时机,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重难点,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4)注重教学反思,及时领悟。教师在课后若能及时注意教学反思,如撰写反思日志、教育博客,久而久之就能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哪些教学环节是鸡肋,可以弃用,哪些教学环节还需要充实和加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养分。例如,现在的历史与社会学科都注重角色扮演这一教学形式。但是,很多课堂只是借用这种形式,而没有去关注这一活动能否切实有效地提高本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认真分析与研究,有意识地运用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和学生自身主体性的调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课堂实效。教师应积极设计教学过程,以便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1)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享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点,精心创设情感情境,充分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例如,“屈辱的岁月”一课的教学中,在了解外国列强侵略我国并逼迫我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可以创设一个“假设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你会不会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情境,让同学们讨论并感受中国所遭受的巨大屈辱,从而产生巨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教师应多创设一些类似这样的蕴含丰富情感内涵、有动情点的情境来打动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用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研究结果显示,每个人都需要被表扬和鼓励。当受到教师表扬和鼓励时,学生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无过错原则”,即不批评,而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兴趣;对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并循循善诱,增强其自信心,不能因为学生表现欠佳就随意加以批评。当学生受到老师鼓励时就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使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学习产生兴趣,随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3)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由教师根据教材预设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答案进行回答这么简单,这种只是浅层次的课堂活动。而高质量、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应该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结合后来设置情境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合作得出探究结果,还要及时对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性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学生。

三、利用教研机会,积极提升课堂质量

当前,关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理论讲座和课堂观摩学习的机会日益增多,如每年开展的名师大讲堂和省市优质课评比。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学习机会,吸收并且内化为自身素养,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还应该倡导学校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1)倡导学校的支持。在课时安排上,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经保证每周三节的历史与社会课。但是,有些学校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业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这非常不利于本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而有专业教师的学校,应该尽最大能力平衡各年级的师资,年级之间应该新教师与老教师相搭配,有利于双方的取长补短。在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上,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校本培训,同时为了保证教师的理念跟上时代潮流,应该给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人文书刊等。

(2)倡导社会的支持。首先,为加强历史与社会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课外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其次,帮助家长走出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理解的误区,树立课程没有主次之分,门门都要重视的理念。再次,树立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认可感,给历史与社会教师鼓励和信心。

四、结束语

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存在着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高、教师专业针对性不够强、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高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校与社会支持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孙国明.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2]陈新民.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丁艺.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师素质浅谈[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4]陈新民.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5]郑晓东.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2(18).

[6]陈金永.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学案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猜你喜欢

教师主导历史与社会学生主体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