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用药规律分析

2020-07-22翁森辉黄嘉华方剑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杂病论药味张仲景

郑 昊 翁森辉 黄嘉华 方剑锋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之间区域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由于中医学古籍对胸腹部的划分是以膈为界限,膈以下即为腹部,故胃痛亦包含于腹痛之中。《伤寒杂病论》对腹痛的论述较多,遣方用药颇具特色,为后人治疗腹痛留下宝贵的经验。笔者拟对《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痛的条文进行挖掘,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伤寒杂病论》中腹痛相关词统计分析

对《伤寒杂病论》条文逐条阅读,按以下标准挑选与腹痛相关的条文:①条文中直接描述为腹部疼痛者;②条文经后人[1-2]考证确为描述腹痛者;③腹部不适明显但无疼痛症状者不纳入。经过整理,本次研究共纳入与腹痛相关条文48条。条文中对腹痛的描述方式较多,根据腹部分野进行总结归纳,如将“少腹急结”归属于“少腹痛”等,最终可分为“腹中痛、心下痛、胁下痛、少腹痛、绕脐痛、小腹痛”6种。其中“腹中痛”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29次。《金匮要略》较为集中地介绍了腹痛病证,故出现腹痛频数较多,总共有26次,达到总数的54.2%。见表1。

表1 《伤寒杂病论》中腹痛相关词统计分析 (次)

2 《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腹痛方药的统计结果

根据对《伤寒杂病论》中条文的阅读整理,剔除重复出现的方剂,本次研究共挖掘出26首与治疗腹痛相关的方剂,分别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黄连汤、大承气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桃花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奔豚汤、附子粳米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大乌头煎、当归生姜羊肉汤、乌头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枳实芍药散、土瓜根散。

2.1 药味频数、频率分析 通过对上述26首方剂药味数的整理分析,发现各方药味数从1~9不等,主要集中在3~7之间,其中以3味药组方最多,有7首,占比26.92%,分别为大陷胸汤、小陷胸汤、桃花汤、通脉四逆汤、厚朴三物汤、大黄附子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体现了张仲景组方药简力专,以求直达病所。见表2。

表2 《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26首方剂中药味数的频数、频率统计

2.2 药味频数、频率分析 以表2为依据,将药味数×频数,可以得出26首方剂中总药味数是120味。剔除相同的药物,总共得到35味不同的药物。其中频数达到或超过3的共计17味,总频数达96,占比80%,表明这17味药在治疗腹痛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频数位列第1的是芍药和甘草。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中芍药、甘草各四两,具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解痉、止痛、保护胃黏膜等作用[3]。赵妍[4]通过特异性敲除技术研究发现,芍药主要成分芍药苷对镇痛作用具有很大贡献度。根据对前17味药的分析,张仲景治疗腹痛时多采用和法,如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四逆散调和肝脾、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此外,下法如调胃承气汤亦有涉及。见表3。

表3 《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26首方剂中药物频数、频率统计

2.3 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 根据表3结果,参照《中药学》[5]对占比较大的17味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进行整理。其中根据丁宝刚等[6]的研究,认为《伤寒杂病论》中芍药是白芍和赤芍同用,且主要取其苦味,故本文中芍药以“苦,微寒,入肝、脾经”为准。见表4。

表4 《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使用频数 前17味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2.3.1 药物四气分析 由表5可知,《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腹痛用药以温性药物最多,达29.41%。若将四气归纳为寒(包含寒、微寒)、温(包含温、微温、热、大热)和平三大类,则寒性药占比35.30%,温性药占52.93%,平性药占11.76%。由此可知,张仲景在治疗时注重辨证论治,针对寒热的不同而选药施治。此外,温性药占比达一半,远高于寒性和平性,可能是由于张仲景行医地处河南,寒邪为病较为明显。

2.3.2 药物五味分析 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辛、甘、苦(含微苦)3种药物各占比29.63%,表明张仲景在治疗腹痛时善用辛味、甘味和苦味。辛味能行、能散,具有行气活血的功用;甘味能缓,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苦味能泻,对便秘导致的腹痛具有明显的功效。这对临床的选药配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5 《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药物四气、五味统计

2.3.3 药物归经分析 通过对上述17味药物的归经进行整理,得到表6。由表6可知,药物归脾经的频数最高,达到14,频率为25.00%,根据藏象学说所述脾与胃相表里,则归脾经和胃经的药物总频率高达41.07%。缘脾胃居于中焦,为气体升降的枢纽,脾胃之气升降正常,则人体之气机调畅,反之,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则可导致气机壅滞,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故张仲景在治疗腹痛时,多选用归脾经、胃经的药物,以期恢复中焦的气机。

3 小结

腹痛在临床中多由于感受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而出现热郁、寒凝、食积、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进而影响机体脏腑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血行不畅,最终脉络痹阻,发为腹痛。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痛的48条原文地挖掘,共得到26首方剂以及35味不同的药物,用药整体上以辛甘苦温为主,多归脾胃经,其中侧重于芍药、甘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明确指出芍药可破坚消瘕活血,主治腹痛。甘草甘缓,可以缓急止痛,两药合用,止痛力强,如《幼幼集成》所述“无论寒热虚实,一切腹痛,服之神效”。此外,17味药物中归肺经、心经、肝经亦较多,根据藏象学说可知: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主治节而肝主藏血,三脏与血的运行息息相关,若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则血不能载气,气机阻滞,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时应当兼顾。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知识的巨大宝库,其中有许多的内容至今仍值得深入挖掘,通过研究其中的遣方用药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杂病论药味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定量思想初探*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A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Based on Data Mining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探讨《伤寒杂病论》中“伤寒”之义
何谓中医“七方”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狐狸和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