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排刺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0-07-22黄惠媛秦凤玲聂容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皮下筋膜局部

黄惠媛,秦凤玲,聂容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广西 桂林 5410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1]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用小针刀排刺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6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门诊与病房患者,脱落6例,纳入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56.0±8.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7.0±1.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5岁,平均(55.0±0.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8.0±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存在外伤后未治疗或治疗不当、外感风寒病史或劳损史,腰部有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轻微活动缓解,阴雨天与劳累后加重,腰部有固定腰痛点或压痛点分布广泛,沿骸棘肌行走方向可触及条索状改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Pain Medicine杂志2015年David等提出的MPS诊断标准[2]。①触诊确定激痛点,或有放射性疼痛;②触诊激痛点可出现疼痛。③肌肉僵硬或痉挛;④相关关节活动受限;⑤按压后疼痛加剧;⑥紧绷肌带或压痛小结。⑦排除其他局部肌肉压痛的疾病,并考虑到这些疾病可能与MPS同时存在;⑧存在局限或放射性疼痛,⑨MPS的症状需至少存在3个月。

纳入标准:符合腰肌筋膜综合征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5~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腰患有腰椎滑脱,椎弓根崩,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肿瘤,腰椎结核,隐性脊柱裂等脊柱病变;②患急性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或急性创伤性关节炎等;③有结核、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等;④患有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精神病;⑤有出血倾向或造血系统疾病;⑥既往有皮肤过敏史。

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规定完成治疗;②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③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④自行退出。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臀部,按压、触诊其主要疼痛部位及周围区域,选取局部条索状结节或用力按压可引起局部或远处牵涉痛的局部区域,定位标记4~8个排刺点,间距1~2cm。用周公牌一次性小针刀,0.6/4号(50mm)针刀。已定位的患处使用络合碘溶液行常规消毒、铺巾。严格按四部进刀法,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肌肉纤维走向平行进刀,垂直穿刺,快速透皮,缓慢进刀,达病变筋节、筋束、硬结处后行切割治疗,若局部进针较浅并引起患区肌肉收缩和抽搐反应,局部针下有沉紧、粘滞感,则在当前进针深度做十字切、铲剥,至针下组织松软,沉紧感消失。留针刀20min。留针结束后拔出针刀,用棉签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嘱患者休息片刻确定无局部血肿、头晕或无其他不适后离开。每周治疗3次,2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嘱患者加强腰背肌锻炼并指导矫正日常坐卧姿势。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臀部,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选华佗夹脊、大肠俞、肾俞(双)、殷门、秩边、环跳、阳陵泉及委中(患侧)、阿是穴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0mm×40mm(1.5寸)、0.30mm×75mm(3寸)。常规消毒,华佗夹脊、大肠俞、肾俞(双)、殷门、秩边、阳陵泉、委中(患侧)用0.30mm×40mm(1.5寸)进针1寸,环跳(患侧)用0.30mm×75mm(3寸)进针2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5min。留针结束后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嘱患者加强腰背肌锻炼并指导矫正日常坐卧姿势。

3 观察指标

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程度。0~3分为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4~6分为疼痛影响休息,应予一定处理;7~10分为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睡眠。

4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依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疼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显效:腰痛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有改善,对原工作生活偶有影响。有效:腰痛症状体征减轻,对原工作生活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3±1.8 2.3±1.61*△对照组 30 7.2±1.7 5.1±1.73*

6 讨 论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是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肌肉功失调的综合征,也称肌筋膜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筋膜炎[3]。为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产生粘连,局部肌肉组织紧张痉挛、筋膜组织增厚致使穿行在筋膜腔中的血管和感觉神经受到压迫、牵扯,因而产生循环障碍和疼痛[4-6],现代医学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论,即人体中存在MTrPs物质[7],一般状态下处于静息状态,在受到创伤、抵抗力下降或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下转化为活性状态,出现痉挛结节样病理纤维,紧张痉挛的条索状结节或触压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远处牵涉痛的部位则为“触发点”,针刺触发点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和远端牵涉痛[8-9]。

小针刀可刺激局部触发点,对紧张挛缩、粘连的组织进行切割、剥离,相对毫针针刺针感更强,同时具有针刺刺激和针刀切割双重作用。

排针法是基于浅筋膜结构特性选取的操作方法。浅筋膜是人体皮肤和固有筋膜浅层间存在的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中有血管、淋巴管及皮神经穿行其间。皮下支持带是固有筋膜千层和真皮间分布的和表面皮肤垂直的结缔组织,皮下支持带与皮下神经及血管保持交叉穿行状态[10-11],当浅筋膜弹性发生改变的时候,皮下支持带弹性也随之发生改变,使皮下血管及神经受到挤压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中医经筋病临床表现类似[12]。《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经络有纵横交错的特性,在纵行疏松气血的结构中存在横向分支,这和现代研究发现的穿行在浅筋膜和皮下支持带中的血管神经有一定的相关性[13],使用密集排刺针刺操作,在浅筋膜层对失去弹性的相关筋膜和皮下支持带进行规范化地切断,能够让浅筋膜结缔组织和皮下支持带进行修饰和重建,有助于促进浅筋膜快速恢复疏松[14]。小针刀排刺法可以加强局部针感、扩大治疗面积,充分松解紧张痉挛的肌纤维,改善患处血运,达到舒筋通络,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皮下筋膜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丁学军作品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