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7-22张细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针肌力下肢

张细柳

(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为起病突然的一过性或永久性大脑功能及血液循环障碍,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及多发的疾病,占临床脑卒中60%~80%[1]。目前治疗AIS主要以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为主[2]。中医认为AIS属“中风”范畴,病机为元气亏虚,痰瘀互结、痰热生风。治当固元气、化痰瘀、泻热熄风、通经络[3]。本研究用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AIS,观察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分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2~71岁,平均(58.61±3.23)岁;病程33~41天,平均(36.11±2.34)天。分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6~69岁,平均(60.85±3.31)岁;病程32~44天,平均(35.14±2.26)天。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4]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关于AIS的诊断[5]。行颅脑CT、MRI、心电图、全血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结合病史、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诊断为AIS。

纳入标准:①临床结合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符合AIS的诊断标准;②存在一侧肢体功能性障碍;③意识清晰、认知基本正常;④生命体征维持平稳;⑤处于脑卒中恢复期。

排除标准:①非首次发病;②非脑血管疾病引发偏瘫;③基础疾病及继发性疾病过于严重;④未签署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推拿、拉伸、站坐、步行平衡训练等。对照组另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取病灶侧所在的运动区及足运感区,将穴区消毒后以无菌针灸毫针(0.25mm×40mm),以针尖与头皮呈30°角进行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将角度调整为15°继续刺入30mm,以120次/min的频率,捻转1min后停止,每次行针间隔10min,共行针3次,留针30min。体针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昆仑,将电针连接至足三里、解溪,针刺得气后连接华佗牌SDZ-Ⅱ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低频2Hz,刺激强度在肌肉呈节律性收缩且患者耐受范围内,留针30min。

分期组头针治疗同对照组,静留针4 h。BrunnstromⅠ~Ⅱ即弛缓期,体针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电针连接足三里、解溪。BrunnstromⅢ~Ⅳ即痉挛期,取髀关、梁丘、阳陵泉、纠内翻,电针连接阳陵泉、纠内翻。针刺得气后选用连续波,低频2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范围内出现足背伸为宜,留针30min。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8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①Motricity Index-下肢肌力积分(MI-L):以髋屈肌力(HF)、膝伸展肌力(KE)及踝背曲肌力(AD)每级的变化占整个恢复过程中的比重积分,最高100分;②简式Fugl-Meyer法-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评分内容有无反射活动、屈肌/伸肌协同运动、伴有/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协调能力、震颤、辨距障碍等,分值为0~2分,最高34分;③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内容有坐至站、站至坐、无扶持坐、站、位置移动、转身、单腿站立、自地面拾物等,分值为0~4分,最高56分;④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内容有无法自行行走、需要大量辅助行走、需要少量辅助且行走平衡不佳、需监护指导行走、能于平地独立行走、平地及上下坡等均可独立行走,共分为0~5级,对应0~5分。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MI-L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I-L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I-L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对照组 32 31.54±4.27 38.04±3.21 46.64±10.32分期组 32 31.88±4.53 42.26±4.18 58.72±12.65 t 0.309 4.529 4.186 P 0.758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FMA-L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L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L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对照组 32 12.64±4.39 18.03±5.11 21.97±4.21分期组 32 12.98±4.62 23.26±4.97 26.68±4.06 t 0.302 4.150 4.846 P 0.764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对照组 32 14.13±8.69 22.84±8.91 32.44±8.63分期组 32 14.21±8.54 29.26±9.82 39.18±9.06 t 0.037 2.739 3.047 P 0.971 0.008 0.003

两组治疗前后FAC分级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AC分级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AC分级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对照组 32 1.23±0.59 1.69±1.12 2.61±1.14分期组 32 1.19±0.64 2.34±1.22 3.27±1.03 t 0.260 2.220 2.430 P 0.796 0.030 0.018

5 讨 论

脑卒中后3个月的恢复速度最快,在此期间恢复速度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的生活。多数患者在运动康复训练时无法坚持、消极懈怠而不利于病情恢复。研究表明[6-7]针灸治疗AIS可促进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的恢复。头穴针灸可增加大脑皮层的多种神经冲动,刺激机体整体调控,达到治疗目的。分期电针是结合了中医理论基础及现代康复的治疗技术,与常规电针不同,其依据下肢肌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及Brunnstrom分期法将偏瘫分为弛缓期、痉挛期等,依据分期不同使用微量电流刺激相应穴位,刺激肢肉节律性收缩以调节肌张力、缓解肢体痉挛、诱发正常运动产生,针对病情个性化地改善运功功能。

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AIS可显著提高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电针肌力下肢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