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抑郁学生帮扶案例分析与启示

2020-07-18吴澜波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案例分析育人

吴澜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缺乏正确处事的心态和方式,大学生患有抑郁心理障碍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学校、个人对抑郁问题逐渐开始认知并重视,抑郁学生的教育也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引导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期望能对抑郁学生做到精准的帮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探讨抑郁学生的教育引导方法。

关键词:育人;案例分析;抑郁学生;精准帮扶

抑郁学生的关爱,是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抑郁学生看待事务的心态、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普通学生有明显差异,他们往往提不起任何兴趣,有的同学知道自身心理状态却苦于无法改变,笔者提出关爱抑郁青年,以“意”“育”之的育人模式,期待抑郁学生能够绽放青春笑颜。

一、案例简介

丁某,注册入学学生,大一在读,抑郁服药中,成绩一般,家庭条件一般,对所有活动提不起兴趣,看待问题负面、悲观,隐瞒抑郁病情。近期,因家庭出现变故,丁某向辅导员坦露心情,寻求帮助。

二、案例定性分析

近几年来,抑郁症逐渐为社会认知和关注,抑郁学生也不断增多。现阶段,抑郁学生往往知晓自身病情,了解病情特征,但苦于无法摆脱,内心又渴望救赎。此案例反映的是心理问题或疾病学生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无法顺利度过校园生活又亟待寻求帮助的典型心理问题。

三、问题关键点

(一)如何帮助丁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如何引导丁某克服或缓解轻度抑郁症状,回归正确成长轨道。

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主动约谈,认真倾听,确立信任

发现丁某入校后学习状态不好,有旷课行为,辅导员主动询问关心其学业发展情况,对她入校后各类不积极的情况表示不解和担忧,并与她沟通约定具体的谈话时间和地点。在与丁某的谈话过程中,丁某一开始比较抵触,并不愿意让学校知道其具体情况,看待问题非常的负面和悲观,老师明确表示对她负面状态的关心与重视,让丁某感觉到老师的诚心和对自己学业的关怀,逐步确立基本的信任关系。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关注和关心,学生逐渐向老师说明了自己其实有轻度抑郁症、持续服药的事实,对自己的行为有认知。

(二)逐级上报、想方设法、齐抓共管

在耐心倾听丁某自我陈述的过程后,辅导员按照相关规定,与分管领导汇报学生情况,并探讨帮扶思路。明确出“多元浸润入式引导教育管理”的思路,即老师、心理咨询中心、医院多元帮扶,同时,尽可能避免让学生感知帮扶刻意化的浸润式教育服务理念,让关心和关注静悄悄,浸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而不为学生发觉。

在随后的关注帮扶中,辅导员主要采取以下教育引导帮扶措施。以“爱意”育之:通过逐步深入地沟通了解,辅导员认识到学生抑郁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导致,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发现,家长思维固定,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帮扶。得此情况后,老师私下对该同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经常性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正面激励学生。

以“故意”育之:针对丁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课堂上,老师会倾向性地安排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课堂外,辅导员老师会故意“示弱”,邀请学生帮忙,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务,同时表示感谢,让丁某觉得她还是能帮助老师完成很多事情,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以“善意”育之:针对丁某的悲观情绪,辅导员邀请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以心理普查的名义开展班级团辅,活动结束后,设置环节,“巧遇”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得知学生也会在外做心理咨询后,心理老师邀请学生预约心理咨询,便于开展心理疏导,辅导员老师也在平时的接触中,利用课间、午休、偶遇等进行正面心理暗示、鼓励、表扬,使得丁某逐渐认识到事情的结果不止有悲观的一面,通过努力拼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以“纵意”育之:在学生干部例会上召开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对丁某的一些行为予以包容和理解,并安排宿舍的同学关心关注丁某。某天,得知丁某有一个男朋友,丁某因为男友彻夜未归,并告知老师。翌日,学生返校,老师主动找到丁某,分析利弊及男友让其不回校的后果,没有直接处理学生,学生表示知错,是因为当天心情特别抑郁,希望找对方舒缓情绪,老师理解了她,同时,又对她进行了正确的恋爱观念教育,真正的爱情是希望对方能够幸福,而不是让对方违纪违规受到问责,学生静下来后进行反思,向辅导员表露内心,是由于缺乏家庭爱的关怀,所以才对网络上的男友有求必应,经过这一事件,学生本人会进行思考,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请老师放心。辅导员感觉到,这件事情让她有所成长成熟,比单纯的处分效果更好。

以“新意”育之:得知丁某生日临近,辅导员组织班级学生集体生日,准备简单礼物,向近期生日的同学表示祝贺,这场刻意却不特意的“新意”生日活动,在同学们的生日歌声中,我们看到了丁某绽放笑颜。

以“心意”育之:得知丁某家的具体情况,辅导员老师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以完成学业,提供社会兼职岗位,让她更好的走出社会,结交朋友,舒缓抑郁情绪。同时,告诉丁某,老师随时随地都会陪在她身边,让她安心、放心。

(三)耐心疏导,寻求方案,真诚感化

虽然对该生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学生比起之前,情绪状态已经有所好转,但是,我们知道,抑郁学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从丁某近期的表现来看,教育是有效果的,学生比之前积极了,不旷课了,同时也没有那么悲观了,也会偶尔参与一些诸如“消防知识竞赛”等简单活动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因素,我们也知道,学生比较反感家庭却不表现,家长的价值观没有变化,这些对丁某还是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对其抑郁的恢复,尤为不利。我们也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也能重视,但是道路相对曲折,在未来的两年,我们还会和心理老师一起,耐心疏导,予以关注,寻求教育的方式和措施,来感化学生,同时也期待社會对抑郁学生的关注。

(四)制定规划,重点关注,增强自信

帮助丁某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丁某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也不再“恶意满满”了,开始了积极的学习生活。

经验与启示

1.对待抑郁的学生,耐心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教育者会觉得和对方完全无法沟通,对方会用各种悲观负面的结果去影响教育者,只有逐渐走入对方,获得对方认可,对方才有可能放下防备。同时,我们也要避免有抑郁都是能被引导回来的错误观念,抑郁是复杂的心理问题或者疾病,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爱意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有可能得到极端负面的反馈,在工作中,我们既要注意方式方法,也应该坦然接受无效的反馈结果,接受交流后对方后依然不认可的结果,无需刻意,但要警惕,对抑郁的学生,大多的结果是没有结果或者收效甚微,抑郁是社会关注的心理问题,需要国家予以关注,需要学校细致教育,需要家长予以配合,需要学生真心理解。

2.在面对心理阴暗面的时候,辅导员要讲方法,讲技巧,要让学生感受到积极正面阳光的案例和结论,同时,辅导员也要构建自身和谐健康的心态,避免被负面情绪同化。

3.作为一名辅导员,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平等与学生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并给予他们帮助和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从内心里发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促使他们内心转化,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 黄兴芹.浅析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J].教育现代化 2019,6(19):245-246.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案例分析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