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

2020-07-18薛红燕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薛红燕

摘 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办学特色和自身发展情况,从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实训中心、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入手,多部门协同打造四层递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需要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重新梳理,构建和谐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务实发展[1]。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模式和资源优势,这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以笔者所在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进行论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培养素质过硬、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高校办学目标,也是提升我国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和保障[2]。创业离不开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场,也是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空间,更是学校实现科研创新和创客培养双轮驱动的加速器。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高职院校拥有大量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着力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参与积极性、实践质量以及项目盈利、存活等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有利于促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较少,缺乏对平台建设长远规划和支持,无法完全满足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受地域、历史、办学理念、经费等因素制约,科研平台、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还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实践需求。各类平台分属不同的部门和二级学院管理,工作和职能交叉错乱,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导致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难以协同推进实现资源共享。

(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配备不足,指导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缺乏对企业技术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深入了解,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在创新创业项目培养过程中缺乏具有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融合的学术团队进行跟踪指导。

(三)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受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步晚,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还未形成,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着体制壁垒、机制不畅、投融资渠道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孵化和科研成果的落地。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建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分级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能力提升[3]。笔者所在学院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链接和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四层递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使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与实践,让处在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实践机会。

(一)以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为支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1.依托创新创业社团和科技创新类社团,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场地、仪器设備、教师指导、实验耗材等条件支持,打破专业、年级的限制,让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2.组织开展以“科技创新”“技能创新”为主题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逐步形成选拔、培育和激励机制。笔者所在的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从中遴选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培育,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在近三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中,共获得一等奖30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0项,优秀奖5项,团体一等奖3项,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在第五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

3.通过设立研究项目、学生课题立项、交流研讨、报告会等活动形式,为在校大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科技讲座等交流活动,承办西海岸旅游产品创新创意大赛、创客大赛等,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前沿科技、科研动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科技竞争力。邀请校内外创业导师、优秀创业校友分享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以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的深度互动

高职院校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校政企社多方联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途径,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4]。每个平台对接至少一个行业领军企业和多个中小微企业,一个政府部门,加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协同创新。结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承接的科技研发项目和内容,开发基于项目的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研发,服务学生成才,让学生的创业项目更符合经济社会需求,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

高职院校必须联动多方力量,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施协同创新等方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5]。笔者所在的学院通过自主或联合企业行业等方式,新建7个协同创新载体,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成立了斯八达·青职海洋实验测试中心、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研究中心、海洋化工专业群协同创新中心、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旅游研究所、海信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与明月海藻集团、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百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共建5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或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建立了30多个创新创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学生项目指导、实践训练辅导、科研创新等工作。各类科研平台在承接技术研发科研任务的同时,以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参加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大赛为途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沟通交流平台,为毕业生和在校生提供技术咨询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共享平台[6]。

(三)以创业实训中心为载体,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专业知识后,在创业的时机尚不成熟时,学院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实验(实训)课程,打造运营实战平台,模拟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加深对创业过程的认知,提升自身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沙盘或计算机模拟创业软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的流程,创业初期可能面临的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团队管理等困难,通过创业实训实习让学生试着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提升应对创业困难的综合能力。

(四)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运用平台四维,打造集科研、教育、创新、咨询、服务、转化(孵化)、融资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在课程建设、项目孵化、实践平台、师资培训、投融资引入等方面,借力与合作,注入活力。通过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项目策划、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工商税务登记、科技项目转化、项目运营等服务,为项目的孵化落地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支持,促进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更好地产业化,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注意事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踐平台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平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需从学院自身实际出发,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包括平台功能划分,未来发展规划,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制度设计等。坚持全面布局、高端定位,建立“培育+遴选+推荐”的平台梯度建设机制,打造院、市、省、国家四级科研平台。设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平台优先发展,完善各类平台申报激励政策,优化平台绩效考核和评估办法,促进平台提质升级。

(二)注意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一是专兼职指导教师的选拔与聘用不可忽视,选聘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制定能切实调动教师参与,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政策;三是制定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置换的制度。四是健全校企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兼职的“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学院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既要有定位和规划,又要有支持和要求;既要重视条件建设,更要加强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既要健全平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也要完善平台的管理考核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需要校内各部门的协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同,要从长远发展、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进行建设,寻找创新创业教育与各方利益共赢更多契合点,探索校内外协同运行与发展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荣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回归[J].新校园(上旬),2016(4):32-33.

[2] 张彦.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55-157.

[3] 杜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J].辽宁高职学报,2018(3):90-91.

[4] 刘红军,张英彦.校企深度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63-66.

[5] 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6] 李沁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