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将更有“韧性”
2020-07-17田采玄
田采玄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吸引了众多关注,其中不乏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面对此种形势,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表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不仅不会下滑,而且将会更有韧性,中国经济的“免疫力”将会更强大,长期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关键词:新冠肺炎;中国经济;韧性
又是一年复苏始,疫情防控在路上。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特殊”而难忘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步伐。国际与众人的目光除了关注疫情何时可以有效控制之外,更加关心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创、面临崩溃,还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即使恢复,也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转变。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征亦有所不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远超“非典”,但面对此情况,我们相信新冠肺炎疫情绝对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深度伤害。就目前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全球范围内仍比较严重。两会为中国这一年的经济提供了发展指南,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这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和增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从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中央对经济发展的思路依然是保持稳定、充满信息。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将会更有“韧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国经济不受疫情影响下滑的重要制度保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民阻击战打响以来,对湖北省疫情较重的地区,立即采取了全面防控、“一省包一市”、防控外流、稳定物价等多项举措,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够自觉坚持党对一切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决领导和全国“一盘棋”的正确思想,听从指挥,充分调动合理安排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大的力量支持防控一线的各项工作。集中调配先进的技术力量和医疗科技人员快速投入抗疫一线,不断加快疫苗研制过程,整合各方有利资源,汇聚起强大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二、正能量的“官方发声”为遏制“经济退后”恐慌声音积极助力
2020年2月7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就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斩钉截铁地说道:中国经济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大的潜力,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因为这次短暂的疫情而发生改变,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仍然是十分充足的。央行的研究显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因为此次疫情正好与春节相重合,所以对旅游、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延长假期或者推迟开工,在一定峰值内即会“回巢”。因此,我们不该过于悲观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体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和潜力,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各级政府的把握能力也都在不断提升。疫情只会更加增强中国经济的“免疫力”,促使我们“反观自照”,查找短板,查缺补漏,不断完善更加合理的经济制度,让经济更加具有韧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此次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伤害”。
根据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在995家标本企业当中,28.47%的企业预计营业收入下降20%~50%;34%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新冠疫情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会让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重要,从而推动企业转变观念、转变理念、转变思维,不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和赚钱。同时,能够渡过难关的企业,则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也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从总体上讲,疫情會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带来挑战,但是,决不能把眼睛过多盯在挑战和压力上,而应当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抬起双眼看远方,而不要只看到脚下的一小片地。可以肯定,2020年的中国经济,仍然是值得期待和充满希望的。
多名美国经济学家及全球知名投行分析师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下行压力是暂时的,中国有足够的发展内驱动力和政策空间缓解冲击。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国经济或将强势反弹,“我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罗奇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表明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应对挑战。即便面临疫情干扰,中国仍应将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转换增长动能、提高服务业占比等。
三、财政政策以昂扬姿态积极应对疫情是必须坚持的大政方针和原则
国家的各项财政政策积极有效,为宏观经济有序发展奠定基础。应对突发事件时,货币政策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却更加直接、更见效果。国家财政要更加理解地方财政,疫情的突然袭来让地方财政负担加重,防控疫情工作的支出不断增加。因此,财政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应该比以往更加积极,而不必过多顾虑道德风险问题。各级政府、全体民众应从当前实际出发,根据疫情期间情况,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将经济发展目标、方向、速度等置于合理“坐标轴”上。要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适合地方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出台更多、更有效、更过硬的措施。同时,财政政策应积极为各大中小企业减负,帮助其控制风险和分担风险。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减少税费和增加补贴。从近日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到,其中包括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贴息支持、降低对小微企业货款的融资担保费等,企业融资成本将大大降低,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十分有利于稳定企业资金链保障企业运转,维持就业稳定。
自疫情发生之后,国家立即出台了对企业的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应对之策。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只要积极利用好这些政策,是能够渡过难关的。目前,复工复产已经走在路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困难吓倒。减免房屋租金、推迟缴纳社保、采取贷款展期等等,党和国家以及各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减负负担、降低损失,解决企业开复工的燃眉之急,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仅为市场注入信心与力量,而且为加速恢复经济稳定运行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一切为源头找寻。当前,国内的疫情形势已经基本稳定,经济形势也必将逐渐好转。
总之,万物归为初始,不断生长力量。总体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也可以说是外在“表面”的,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实质,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尤其随着各大中小企业的生产秩序在不断恢复,开工情况的不断好转,对用工的需求会不断增加,都是良好势头。官方已发布信息:为了更好地对冲疫情的影响,包括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下一步还会加大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的政策,要扎实落地。财政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减税降费还要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方面要从帮扶企业视角来看,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沛,为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从这些角度精准帮扶企业。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已显示出“非常”力量,加之坚定信念的支撑和各方面综合力量的支撑,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和不断调整,疫情阶段中国经济也将会继续向善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疫情之下,政策应对要避免“过度刺激”和“扩张不足”[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3-16(07).
[2]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深刻认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20-03-17(09).
[3]特约评论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双胜利”[J].辽宁经济,2020(02).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经济,2020(02).
[5]刘志彪,陈柳.协调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群众,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