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0-07-15周盛全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竞赛学科

周盛全,徐 颖

(1.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2.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淮南 232001)

一直以来,国家、政府以及高校都高度重视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理念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即企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当前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无法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因此,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高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亟待提高。

一、文献评述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备受学者关注,高等学校和相关研究学者均意识到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学者刘广君从学科竞赛的角度,以工科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高等学校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并提出了高等学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路径[3]。学者杨涛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指出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4]。学者卢曼慧从大赛项目驱动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科研项目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的路径和作用,并给出了系列建议和意见[5]。除单独分析学科竞赛或科研项目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其路径的研究之外,学者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较多。学者李锐在深入剖析高校中创新实践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的高校创新教育为实证分析对象,并从机器人大赛为个案,探讨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明晰了大学生实践教育模式的作用和成效[6]。学者苏占东等深入探究了基于“点—线—面”教育培养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作用及成效[7]。学者王莲芳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出发,基于“三全育人”模式,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和导师协调育人机制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8]。学者丁丽以工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区别,探讨了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双管齐下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9]。

综上所述,现阶段对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较多,但对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培养模式下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旨在剖析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并以安徽某高校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分析对象,分析其对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并探讨其有效的提升路径。

二、传统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锻炼在培养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学校传统教学和培养模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与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围绕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这种传统教学体系,大多是按照课程大纲和学校毕业要求展开,在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方面存在明显弊端,容易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固化,创新能力受限[10]。

(二)科研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培养力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健全

“教科书式”与“大众化”的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传统教育的特征。因为教学内容的限制,理论教学的教学时间远远超过实践教学的时间。与此同时,对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重视不够,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力度不高,创新实践课程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均导致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存在困境。

(三)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培养模式亟待改进。

在传统教育培养模式中,大学生在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较长,与企业和社会接触的相对较少,其理论学习的内容缺少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科竞赛和老师科研项目可能会与理论学习有偏差,不了解新时代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缺少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三、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培养教育模式的内涵

基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高校日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但是大学生单纯地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或者进行科研项目训练很难实现其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因而,需要构建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融合下的培养教育模式,通过组织学科竞赛提升专业孵化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结合科研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和综合提升。此外,创新创业活动也能实现对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丰富和反哺作用,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作用[11]。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互促进,互通融合下的教育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的教育培养模式

四、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在对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合教育模式下的优点。

(一)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成效

为进一步实证分析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融合下的教育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达成的实际成效,笔者以安徽省某高校2016—2018届三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问卷、跟踪调查等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综合测评。问卷和测评结果发现,参与过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大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科研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未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同班级同学。同时,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毕业回访也发现,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学生更符合当前企业和市场的用人需求,工作单位也相对较好。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能否实现提升,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因此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必须调动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建立以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通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与考核体系。

1.团队建设常态化,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

以学科竞赛为教学平台,融合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建设和教师指导的专业化、常态化。指导教师每年混合选拔高、低年级学生进行编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科竞赛以及科研项目中去,不仅将涵盖少数优秀学生,更让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惠及绝大多数学生。以赛题和科研项目选题为实例,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将比赛的设计创新、科研项目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专业课教学由原先的灌注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探究与解惑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将枯燥的学习变成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创新活动,营造了一种“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和提高”的浓厚创新氛围。

2.完善竞赛与科研实训平台,健全相关培养制度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对高校培养创新实践型综合人才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积极性。高校在加入“卓越计划”后,应积极贯彻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合的培养模式,给大学生搭建和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基地,并加大师资力度的支持,配备专家教授指导团队,全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在结构选型中提高概念设计能力,能在结构分析中提高计算能力,在模型制作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考核机制、探索创新型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除了从内部提升之外,还需要进行外部干预和考核,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亟待提高,因此高校在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条件和平台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例如,加强对实训、实践、创新实验等课程的考核要求,引导大学生加入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团队,不断激发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或竞赛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并从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科研技能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纯从某一方面制定提升路径和对策很难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校应该制定有效的内部激励措施和外部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对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并通过构建和加强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相融合的教育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竞赛学科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