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竞争
2020-07-14
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引领欧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而中国的毕昇却没有成为宋代著名出版人?为什么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不是百事可乐?华为和苹果如何在日本市场击败日本手机?网游、手游高利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快消一切”如何成为消费时代的最强音?旧时代的暴利从何而来?如今什么行业最有前途?
这一切,都可以归纳在一个现象之下——跨界竞争。
来自同一维度的竞争,可见、可防、可与之一战;而那些看不见的对手,却令人防不胜防。跨界的对手,犹如天花病毒进入南美、野猫进入澳大利亚,生态灾难,降维打击,所见即所灭,秒杀亦绝杀。
小到个人职场的奋斗,大到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在竞争泛化的当下,发现、分析、了解、学习乃至战胜这样的对手,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跨界,不僅是个人发展之需,亦关乎生死存亡之急。
前几年国内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斜杠青年”,指同时或连续从事多个职业的青年劳动者。然而在分工细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仅是做好本职工作就足以让人筋疲力尽。所谓的多面手,更有可能是多面平庸。若不想“穷忙”,多个技能之间不应是“并列”关系,而应是“递进”关系。
2002年,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自称“从未学过经济学”。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中,被形容为“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经济学,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成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跨界,是利用不同技能间的信息差获得额外优势,从而实施弯道超车、降维打击。
“跨界青年”不仅活得漂亮,更活得轻松。
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看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个人职场的兴衰,从小处看,受到经营者决策的影响;从大处看,由大形势决定,即所谓的“行情”。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所谓的天,不是指神仙、上帝,而是指外在的客观条件。“天”决定了传统农业的基本盘,“行情”决定了个人职业的基本盘。所谓形势比人强,行情大过天。
早年的行情像一辆公交车,赶上了就是人生赢家,赶不上只能坐地大哭;如今的行情是一辆高铁,风驰电掣,永远都追不上,必须提前到站、安检、检票,早早地在站台的风口中等候,瞅准转瞬即逝的上车时机。
跨界,是给迟到者的一个改签的机会,是利用本行业的相关积累,去寻找新的站台提前占位,伺机而动。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行业和职业间的跨界竞争倏忽而至,渺小的个人选择在大时代中随风飘摇。在马车的年代,做得最好的马车也敌不过汽车。那么当下,下一个风口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