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的拓荒者
———记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

2017-01-13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希伯来经济学心理学

●本刊编辑部

思想的拓荒者
———记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

●本刊编辑部

他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心理学家,其研究成果为行为经济学奠基。他也是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其书被称为“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媲美”。他将心理学成果引入经济学研究,对经济人“完全理性假设”提出修正,如一位思想的拓荒者,用其毕生的研究成果去解答人类自身的未知之谜,不断加深对思考和选择的理解、为人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点,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深邃的一位思想家”。他就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丹尼尔·卡尼曼,因其“将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研究中,特别侧重于研究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而获此殊荣。

丹尼尔·卡尼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心理学与数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先后在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本期大家介绍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近距离呈现其学术历程和思想洞见。

心理学家的成长路

卡尼曼生于1934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年少时经历二战,尤其童年有一段时间生活在纳粹党人集中区,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时的时局形势下,身为犹太人的卡尼曼必须身着印有“大卫星”标志的衣服。有一次,他在朋友家待到了超过傍晚六点的宵禁时间,于是他将衣服反穿以隐藏“大卫星”,希望能够不被发现赶紧逃回家中。然而途中还是有一位德国党卫军将其拦下。让卡尼曼没想到的是,这个士兵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拥抱,并且将自己儿子的照片拿出来给卡尼曼看、向他倾诉对幼子的思念,临走时还给卡尼曼一些钱当礼物。然而卡尼曼整个过程中唯恐衣服里的“大卫星”被这个德国兵发现。

“人真是一种复杂又怪异的生物”,小小的卡尼曼“惊险”地回到家后这样感慨道。而身为犹太人,童年时代常常围绕父母身边谈论家长里短的经历,也让他自小对人的复杂性有所感知了解,影响着日后的他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17岁时,卡尼曼已将心理学作为个人志业,选择到希伯来大学学习心理学。1954年,卡尼曼于希伯来大学毕业并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此后卡尼曼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役,在国防部心理学部门工作时提出“构想效度”等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即以这一时期“多维度异方差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写就。此外,他在1955年开发的结构访谈进度表等也被广泛应用。

1958年,卡尼曼的研究生涯正式开启,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1961年春完成关于“语义分化中形容词的统计与实验分析”的毕业论文。不久即回到希伯来大学心理系任教。在卡尼曼看来,他首次成功的研究经历即在1965年应杰瑞·布鲁姆之邀访问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对瞳孔大小的变化与情绪唤起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科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研究成果。然而这一切的成绩都还局限于心理学领域,直到开启与阿莫斯·特维斯基的合作,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研究。

卡尼曼经历了多次研究环境的变更。1978年至1986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86年至1993年又就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1993年起,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2000年起兼任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当2002年10月9日获得诺奖的消息传来时,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卡尼曼异常激动,以至于将自己锁在家门外,最后不得不破窗而入。这位心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对其个人而言的惊喜,也是诺奖史上的独特一笔。

为行为经济学奠基

“丹尼尔·卡尼曼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当然也是至今仍健在的最重要、最优秀的心理学家。他有着独特的天赋,可以揭示人类思想的许多显著特征,其中很多特征已经成为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成了我们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他的工作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和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局面,其中行为经济学这一领域是丹尼尔与他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开辟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曾如是评价卡尼曼。

的确,卡尼曼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造诣广受肯定,但使他名声大噪的则是这位心理学家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收入囊中。他与他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不仅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与同时代的几位先驱者创立了行为经济学、成为挑战主流经济学的时代强音,更是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既有思维进行了深入剖析、于思想的空地上开疆拓荒。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公报称,“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的决策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的决定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理论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可以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预期理论。”

传统上,经济学更多的是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决策”,且决策过程往往被抽象为理性的个体追求主观预期效用的最大化。而这并不为行为经济学家所认同。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理查德·塞勒曾指出:“主流经济学理论关于认知偏差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论断是制约经济学发展的极大障碍”,而卡尼曼的研究正是直面这一问题,深入考察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实际上是如何判断和决策的。

他和特沃斯基在1974年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即说明了人们在不确定情境中做判断时常常运用的三种最重要的启发法:代表性,事件的可获得性以及锚定和调整。这篇文章自发表起备受关注,且至今仍是社会科学著作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五年后,两人又发表了《前景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这篇文章提出的决策理论——前景理论更具影响力。前景理论以人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是否总是理性为核心,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切入,将应用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原理相结合,且更准确抓住心理学上的判断和选择特点,比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能够更加贴近真实世界解释人类的决策行为;其所包含的回避损失、参照依赖、捐赠效应等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政治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一方面证明了人类的实际决策是如何系统性地偏离主流经济理论的最优行为假定模式,对后来的学者建立相关模型给以启发;与此同时,他们提出的前景理论对观察到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许多应用经验工作的基础由此而来,为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的规范研究奠基。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斯劳特赞扬说:“卡尼曼让心理学和经济学结成婚姻,既丰富了学术理论,又有益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阿罗则称赞“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一系列实验和经验研究成果改造了传统经济学。”而今,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主编的《选择、价值和心情》被奉为行为经济学的圣经,研究人类行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也在不断升至新高度。

智慧巨人卡尼曼

尽管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只有卡尼曼一人,但其获奖成绩则源自他与特沃斯基的共同研究成果。由于诺奖不颁发给已逝之人,卡尼曼曾在2002年获奖之时忆及特沃斯基并向世人饱含深情地说道:“我觉得这个奖是我俩一起得的,我们像兄弟一样共同工作已有一个世纪了。”

两人的合作追溯至196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校园。当时的特沃斯基被视作决策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才华横溢,充满魅力,且十分健谈;卡尼曼则温文尔雅,睿智无比,两人的合作始于一次研讨会上的激烈讨论和默契交流。此后这种交流合作成为两人的日常,在外人看来,他们亲密如一人,形影不离,共同奋斗,不是在共有的办公室里研究讨论就是漫步在希伯来大学的草地上或在某个咖啡馆里长时间畅谈。在两人合作的十几年间,共同探讨研究是其生活的中心,“对我们两人而言,那些年里所作的研究是我们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卡尼曼常常这样回忆道。

近年来,卡尼曼的畅销著作《思考,快与慢》对他和特沃斯基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无数。《金融时报》给出的评价是“阐述人类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好书已经有很多了,但只有一部杰作,那就是这本书。它是我读过的有关人类思维的最伟大的、最富洞见性的一本书。”《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撰稿称:“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工作从现在起将被铭记数百年,他们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点。”《经济学人》看似冷静克制实则也给出极高的评价:“就像哥白尼否定地心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一样,卡尼曼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这本书虽然近年才出版,但其探讨的内容要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合作之初算起可谓是历时五十载的智慧结晶。卡尼曼用优雅有力的观点和极具说服力的实验、事例再现并推进了两人对人类判断、决策和选择的研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先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开启了对个体决策和判断的性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传统,而这些决策和判断的性质,不仅影响了人的行为,也在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绩效。这些问题也一直在卡尼曼的研究视野之内。

他曾致力于“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倡导用幸福指数来衡量人们的幸福感,以此作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并行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卡尼曼指出:“尽管‘幸福经济’还没有纳入经济学教科书,但随着收入上升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不复存在,‘幸福经济’这一概念应逐渐得到重视。准确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可能在企业和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近年来,卡尼曼建议用更易衡量的“痛苦指数”作为参考指标。所谓“痛苦指数”,即指一个人花在不愉快状态的时间百分比。通过测量人们的负面情绪、“痛苦指数”,可以间接了解人们的幸福感。在卡尼曼看来,从公共政策角度,降低人们的痛苦很重要。而建立“痛苦指数”的好处就是明确告诉政府哪些是关键的急迫性的问题应予以优先解决。“改善交通、增加老人社交机会、增加职业妇女托婴设施等,都提供了公共政策的改善空间,能够减少社会痛苦指数,相对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来华次数并不多,但谈及中国,卡尼曼还是兴奋不已:“我觉得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里发生的一切太神奇了……这里进步的速度,散发的能量,和那种机会无限的感觉实在太让人振奋了。”

从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到整体的绩效评价,卡尼曼始终从对人本身的认知出发剖析理性、诠释风险、阐释幸福与财富,这其中无所谓学科的边界,而是一位智慧的巨人在思想的领域开疆拓土,解答人类自身的未知之谜;他所问鼎的不仅是诺奖桂冠,还有不断超越的科学高峰、无尽探索的智慧宝藏。■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猜你喜欢

希伯来经济学心理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中国、古希腊与希伯来文明关于人类起源神话的不同象征隐喻研究
美德不是装饰品
凄美的田园牧歌:《路得记》的文学特征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