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0-07-14武旭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知识的获取,是小学生成长的基石,而文本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学生在书的海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眼界,真正体会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还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以后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219-02

一、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一)激发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学科中,语文是三大主科之一,要学好语文这个学科,阅读理解的练习必不可少[1]。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如果学生的词汇量不够,或者阅讀能力不足的话,就会很难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好的文章读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还会觉得厌恶反感。文本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眼界[2]。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良好阅读兴趣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文本阅读不感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在小学文本阅读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极其重要。一些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单一,没有什么情绪起伏,基本都是教师备课时提前写好内容,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教案一板一眼地进行讲解,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没有真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引导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比较厌烦学习。语文是理论比较多的科目,如果不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味地追赶学习进度,会降低教学效率,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文本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利于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对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对语文也充满好奇。如果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使课堂的运转更高效、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阅读主动性更高,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语文成绩。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这一特点,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在进行户外活动的同时丰富知识、开拓眼界,使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实践中。教师应适当地制订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阅读计划,为小学生量身打造阅读教材,并向小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让他们课下自己去阅读,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语文课堂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活跃,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级越高,接触阅读理解的时间就越长,如果低年级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以后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就会处于劣势。阅读理解需要很大的词汇量,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再简单的阅读理解也会有学生找不到中心思想,从而给语文知识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3]。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儿歌或者古诗词,更高的年级就会学习文章,这就要涉及阅读理解,如果前期词汇积累不够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就会有困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让其敢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如果对阅读理解产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文本。随着阅读量不断增加,词汇量也会随之增加,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就会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

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是较为简单易懂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求知探索欲。如在讲解《矛与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言,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仅满足学生现在的需求,还要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独立思考,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思考是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三、小学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4]。因此,语文教师在文本教学中,要运用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如教师讲解《将相和》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接着选择两名学生扮演廉颇、蔺相如两位大臣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投入地进入角色。此外,要配合表演讲解文章重点。并且学生通过观看有趣味的表演,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这种表演活动,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针,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璨.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潘国芳.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3]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武旭东(1972~),男,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