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07-14罗双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罗双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既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本文简单分析了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当前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0-02

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相辅相成,二者的深度融合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重视情感层面的培养,利用情感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具有多方面意义。首先,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稳定,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其次,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兴趣爱好、积极情感等方面入手并展开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对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印象,激发学生兴趣。再次,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课文中的丰富情感。情感教育能增强情感渗透,丰富学生情感,强化学生审美情趣。最后,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认知、情感等层面获得均衡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导致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首先,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不够,认为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没有以教材为根基开展情感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有所收获,这不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其次,部分教师朗读中的情感渗透不足,没有充分理解朗读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进行朗读,这不利于情感培养。再次,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并没有将精力放在情感教育上,也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情感,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理解和感受能力较差,无法正确感知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最后,部分教师不重视情感教育实践,只是从理论层面引导学生感知情感,导致情感教育犹如空中楼阁,难以将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深挖教材,凸显课文情感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材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其中的优秀课文包含了丰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挖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品格、良好习惯、高水平文化审美观念等,充分发挥教材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及培养作用[1]。教师需要在平常多多挖掘教材内容,对课文的丰富情感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对课文进行仔细研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优美语言、流畅音韵和生字词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在心底真诚地呼唤雷锋叔叔,向往春天般温暖的爱心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爱心的人。

(二)重视朗读,提升情感水平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还能让学生逐渐理解知识和感受情感,从而提升学生情感水平。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与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大声朗读,一点点地感受课文情感,找准情感方向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2]。

如在教学《彩色的梦》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示范朗读:“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同时教师播放PPT,带领学生感受五彩斑斓的梦境,并引导学生熟悉朗读方法与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模仿并朗读,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检查,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感受课文情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让学生在异口同声的朗读声中加深对课文情感的认知与理解。

(三)引导理解,深化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当以认知教育为基础。学生只有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情感,否则很容易对课文情感产生误解,甚至会出现明显的情感体验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情感[3]。

如在教学《山行》时,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并没有发现其中包含或表达情感的内容,无法有效感悟情感。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逐句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诗句描绘的优美景象,促使学生明白诗人没有像其他古代诗人一样因秋季到来哀伤叹息,而是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表现出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峻拔之气。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更能对学生情感进行有效培养。换言之,创设情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不仅能够将情感教育付诸实践,更能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多运用。

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一边使用多媒体播放对应的图片,构建场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刻体会故事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明白母亲对子女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综上可知,情感教育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认知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情感、正确情感判断和高尚情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科学运用情感教育,通过深挖教材、重视朗读、引导理解和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情感,提升学生情感水平,深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莲.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6(93).

[2]王立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3]胡世薇.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J].开心素质教育,2016(7).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