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戒伪阅读 追求真阅读

2020-07-14平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平超

【摘 要】针对“伪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教师以“教”代“读”和重“义”轻“文”、学生在阅读方面相关情感的缺失等现象,语文教育产生了对“真阅读”教学的呼唤。“真阅读”在教育方面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被越发凸显出来。

【关键词】伪阅读;初中语文;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78-02

一、伪阅读的含义及其弊端

(一)伪阅读的含义

所谓“伪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重视各种题型的演练,而忽视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提升;在作品的选择上,选文面狭窄,体裁单一,喜用平易浅显的文章,喜用叙事写人的文章,而抵触那些思想深刻的作品。

(二)伪阅读的弊端性

1.只注重题型灌输,忽视阅读情感

老师在教学方面,注重各种题型的模板分析,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公式”;在讲述各种语文阅读题时,忽略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把握,缺少对文章的深度挖掘延伸。同时,学生很少了解到课堂以外的知识。

2.阅读功利性较重

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方面,更多注重题型的把握,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方面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不会思考文章背后的故事、情感,以及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不会将所阅读的东西活学活用,深刻挖掘,用作日后的写作素材。

3.名著阅读随意化现象较为普遍

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主要是由于其蕴藏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及思想底蕴。然而在网络文化及快餐文化充斥下,一些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往往停留于表面,以“走马观花”的泛读替代精读。在名著阅读教学当中,部分老师也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所推荐的名著并不适合学生阅读,也未能协助学生制订阶段性的名著阅读计划,导致名著阅读过于随意[1]。

二、真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真阅读的含义

相较于“伪阅读”的功利性,“真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真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兴趣和实用为出发点,在阅读中收获有用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进而获得心灵的陶冶与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人文情怀的语文活动。“真阅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以传统的教师教学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自主交流,实现对文章情感的“真把握”。

(二)真阅读的必要性

1.自主探究,学会发现

“真阅读”的语文课堂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往往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独特的问题。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领会,在交流中激发阅读欲望。

2.推敲表达,言意兼得

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如何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在“真阅读”的课堂上,教师要讓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把握住作者创作的文本的语言形式,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做到言意兼得。

三、真阅读的优点

(一)注重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在讲述语文阅读题时,要更多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阅读行为规律和阅读认知理解规律,向学生传递阅读题中的正能量。这样学生可更好掌握情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

(二)更加注重细读、精读,强调情感的剖析

“真阅读”与“伪阅读”最大的不同,就是情感的把握程度。“伪阅读”提倡题型攻略,更注重做题,而不是精准学习[2]。“真阅读”更趋向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有用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进而获得心灵的陶冶和享受。精读、细读,品味文章,不断深入阅读,剖析作者感情,把握文章的精神内涵。

四、真阅读回归具体策略

(一)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真阅读

语文教师自身便是一张活名片,应该是一名爱阅读、会阅读、真阅读的终身阅读型教师。只有有着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才能厚积薄发,引导学生走向“真阅读”之路。语文教师身负向学生渗透阅读的魅力及方法的使命,必须引导学生为兴趣而阅读,而非为功利而阅读。如在学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语文教师可适当调整课堂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教师也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将教学内容不断延伸。

(二)阅读材料难度安排要有梯度

阅读材料的选择,在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材料过难或是过易,都会让阅读训练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过难,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久了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拒绝阅读;过易,没有任何挑战性,没有思考价值,学生也会了无兴趣[3]。因此,阅读材料的安排要着眼全局,让各篇文章在难度上呈缓慢、螺旋式提升。这样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时时都会习得新的知识,每次知识的习得,都会有新的挑战。这样既能让学生习得知识,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阅读材料选择要时文与经典结合

时文与经典,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时文,篇幅短小,阅读容易,大多语言鲜活,富有时代气息;但限于篇幅,一般主题显豁、单一。而经典,多为长篇幅作品,内容广博,意蕴丰富;但因篇幅长,阅读需大把时间,读完不易,读懂更不易。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处理好时文与经典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如阅读时文,则是学习语言,学习读书、作文之法;阅读经典,则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深沉其思想,丰富其内心。

(四)走出教育闭塞区,阅读多种名著

初中生正处于知识渴望高峰期,更期待实践的机会。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及时调节教学目标,将授课中心聚焦在学生身上来。课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将后续的“路程”交给学生去探索,阅读各种名著[4]。另外,教师也可以每个月给学生布置一本书的阅读,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定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多种名著的熏陶下,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在情感上获得“质”的成长。

阅读,不仅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更贯穿于人的一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摒弃“只为做题而做题”的观点。注重“真阅读”,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作者文字的温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阅读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个人。“真阅读”的趋势也必将越来越强。时代需要人们静下心来,用名著洗涤浮华。这需要师长以身作则,需要相关部门指出正确的阅读导向,需要我们青少年一代不断学习,不断去践行阅读文化!

【参考文献】

[1]黄红云.名著伪阅读走向真阅读之路[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7).

[2]陈英,王世兰.阅读需要一种精神高度[J].山东教育,2019(Z2).

[3]邓早成.浅谈“真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

[4]李洪军.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要拒绝“伪阅读”[J].2017(3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