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

2020-07-14徐晴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徐晴

【摘  要】研学旅行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研学旅行活動不仅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还有助于实现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征

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019年11月28日~11月30日,我所在学校的四年级的500余名师生,到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国防研学旅行活动。此次国防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与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生动鲜活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且研且学。

一、研学的主体具有自主性

(一)学生是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课程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准,从学生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从而实现课程目标。而在研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会自发地生成兴趣,也会遭遇困境,他们会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核心地位,并结合当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自主选择与整合,进而有选择、有计划地完成研学内容。当孩子们兴奋地走进营地宿舍时,亟待他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内务整理。但是在教官的细心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充分磋商,制定相关规则与纪律,再分工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原本没有任何家务经验的孩子们,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合作完成套床单被套、洗漱就寝等任务。虽然他们还是有些手忙脚乱,但洗漱的洗漱,整理的整理,个个还都笑逐颜开。可见,在研学旅行中,孩子们会寻找办法,实现自我成长。

(二)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亲历者和体验者

人只有真切体验过某种价值,并产生认同、敬畏、坚守或反对、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算真正实施了道德教育,而研学旅行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激荡的机会。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入社会、走向自然,通过观光游览或访古问今,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此次国防研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内务整理习惯,还通过军训活动锻炼了个人的坚强意志。面对两天艰苦的军事化训练,孩子们一个个铆足了气力,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说放弃。无论是寒风中的站军姿,还是黑夜里的队列训练,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坚毅与成长。前一天,他们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宝贝,转眼间,他们就变成了军营里的男子汉、花木兰。在研学过程中,严明的纪律、集体的荣誉、同伴的互助,都可能是他们改变的原因。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锻炼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让他们在磨炼中明白坚忍、懂得感恩、学会互助、承担责任。

二、研学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一)研学旅行中与自然和社会的“沟通”

研学旅行内容的设置超越了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游览自然风光、体验风俗民情,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此次国防研学活动,学生通过军事化训练,感受到军人铁一般的纪律,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艰辛,树立了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研学旅行中与自我和同伴的“沟通”

由于研学旅行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呈现,即使同一研学内容也会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随着活动的深入, 孩子会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有意识地生成新的主题,使研学旅行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同样的研学旅行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行为差异和认知差异,他们会相应地投入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总之,研学旅行让学生身处自然与社会之中,不断地与自我“沟通”、与同伴“沟通”、与自然和社会“沟通”,使学生宽广了胸怀、丰富了见识。在此次国防研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研学内容除安排了军事化训练外,营地还为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军事体验类活动。如射击、大鹏展翅、攀岩、射箭、初期火灾扑灭等。学生并非全部项目都要参与,而是分小组选择性地参加。至于参加什么项目,能赢得多少奖励分,则由组员商议决定。在活动中,个别组员间会产生分歧,出现矛盾,但是基本能在组内通过协商自行解决。项目进行时,有组员会遇到一些困境,这时其他成员都能热心帮助,攻克难关,团队协作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

三、研学旅行的方法具有探究性

(一)科学确定研学目标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实施过程把控等各环节入手,全方位优化研学课程的过程性管理。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旅行只是载体,研学才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以此次国防研学活动为例,为实现学生旅有所获、行有所得,将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设定为活动目标。为了实现研学目标,又分为两个子目标:一是爱党爱国,组织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培养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言行。二是博闻、乐行,安排丰富多彩的体验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协作解决问题。

(二)整合设定研学主题

研学旅行为孩子提供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确定研学旅行主题时,学生要对身边存在的问题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筛选、整合,制定合理的研学旅行方案。在研学旅行中,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探索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三)合理设计研学内容

结合此次国防研学旅行“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活动目标,我们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内容科学、合理。为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我们在军事训练和体验类项目外,还增设了爬山拉练活动。这些丰富多彩而参与感十足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使研学旅行取得实效。

四、研学旅行的取向具有实践性

研学旅行的另一特征就是实践性。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要探究、解决问题,既需要提取原有的理性材料,又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体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严密。可见,研学旅行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经验相结合,对知识进行重构和解读,从而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相较于课堂上知识性概念的教学,硏学旅行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此次国防研学旅行活动的结束并不是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的结束。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了安全文明、创新精神、小组协作、问题探究等方面的总结、反思、表彰。同时,和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让孩子们将在活动中的所得所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五、结语

随着《祝你一路平安》的音乐响起,国防研学旅行活动到了尾声。经过学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军姿演练,再到现场颁奖、教师讲话、学生发言,一时,孩子们都红了眼眶。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同学们洗涤了心灵、锻炼了技能,在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实践、去探索,他们才能成为更好的样子。在研学旅行的路上,孩子们幸福并收获着,知行合一,才能行得更远、更久。而教师的研学旅行也仍在继续着:带着乐学善思的孩子们在自然和社会中拓展视野、增长见闻、习得知识,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同感、亲切感,加深对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

[2]童乾荣.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品质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育,2019(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