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科学论证 培养实证精神

2020-07-14任英丽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核心素养

任英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也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于小学科学来说同样如此。如何才能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引领科学论证、培养实证精神、塑造核心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展开分析和讨论,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有着显著基础性、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就是要紧密围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与核心素养

科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事物、现象的观察,了解其中蕴藏的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学要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主,然后进一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推进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热点词汇。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在培养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重视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塑造核心品质,通过知识、能力与品质的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

二、小学科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断发展的科技不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我国尽管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发展速度持续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力量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需要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小学作为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一个人养成学习习惯、塑造创新思维的关键时刻。而科学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只有从小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塑造严谨的学习态度,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三、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结合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才能够让学生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科学的学习和探索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务必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果实与种子》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身边入手,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果实作为教学工具,通过让学生分辨这些常见的果实,进而对果实与种子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了解。这种来自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可利用多媒体将各种常见的水果、蔬菜、坚果等展示出来,比如,西红柿、苹果、花生、猕猴桃、土豆、萝卜、菜椒、柠檬、香蕉、茄子、莲藕、黄瓜等。然后教师针对图片上的各种果实提问:“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果实和种子,屏幕上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食品,思考一下,哪一些属于果实?为什么?”对于这些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瓜果蔬菜,学生自然会踊跃回答,希望能够表现自己。借这个机会,教师可抛出成语“开花结果”,进而告诉学生什么是果实。因为这样的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所以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再充分结合该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征,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孩子们了解相应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二)重视情景教学,培养质疑精神

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个课题展开学习之前,他们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运用孩子们的这些知识积累,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设置悬疑和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思维,同时鼓励孩子们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可以对教师提出质疑。比如,在学习《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可以结合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的知识;同时引进一些关于天气的俗语、谚语,让学生思考这些俗语谚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天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多元化的科学能力

小学科学看上去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以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生活阅历来看,要完全理解依然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比如,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以通过试验验证;既可以让学生对某科学现象展开详细观察,也可以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科学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液体》课程的过程中,要想让孩子们对各种液体的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等性质有充分了解,可以充分采用实验验证的方式。课堂上准备好各种实验的液体,以及天平、烧杯、量筒、滴管等。量取同样体积的一杯油和一杯水,让学生思考哪个更重,然后用天平验证;然后把同样多的两种液体倾倒在同一斜坡上,让学生观察其流速的快慢,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粘稠度。这样,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让孩子们直接观察到液体的各种性质的反应,对于孩子们的理解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生活

小学科学中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善于联系生活,让孩子们将生活和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一方面源于对生活的重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和现实的关系,同时这也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养成。

比如,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找出可以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有效方法。比如,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如果我把一塊橡皮泥,放在水里,它会怎么样?”孩子们显然会意识到,它会沉入水底;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我希望它能够浮在水面,我们怎样可以办到?”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进而想到将其做成小船,或者将它放在泡沫板上,这样就能够达成目标了。通过试验确认,的确可以实现。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就生活实践自主思考出来的,通过自己动手完成了教师要求的任务,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于是,教师对学生思考出的方法予以总结:要想让一个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既可以通过改变其自身的形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借助漂浮物来实现。这样孩子们就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来自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通过试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利用情景教学、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拜永兵.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9(2).

[2]崔红霞.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研究[J].名师在线,2019(7).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核心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