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之研究

2020-07-14吴川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项目式教学实践策略

吴川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项目式教学的实践原则,其后明确了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以此推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学校开展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实现学习目标。项目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以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作为核心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对社会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通过探究、合作、体验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完成学习目标任务。

一、项目式教学的实践原则

第一,合理性。教师所设计的项目任务必须充分立足于教材大纲,与历史与社会本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可以直接通过项目任务的高效完成明确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而不是单一枯燥地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概念进行反复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提高了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趣味性。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项目本身的趣味性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

二、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明确项目活动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与核心所在。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教学目标而言,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例如,在进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大纲,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即“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以乔治1792年出使中国为背景,分析了乾隆盛世的余晖、来自海上的危机、制度的落后等,提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手头上的所有学习资料,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探究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内容

项目式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运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个性特征,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充分开展探究性项目任务;另一方面,项目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难度不宜过大或是过小,应充分发挥出项目式教学法的优势。还是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内容为例,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对乾隆时期的发展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将所有的内容进行梳理,分为不同侧重点的小模块,如盛世余晖、盛世阴影等等,结合乔治的沿途所见以及回国汇报情况,对整个章节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理清重难点及学生应当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知识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明确自身项目组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通过分组形式,明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征优势及发展潜力,制定符合需求的项目行动计划,针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自主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法,整个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自主探究,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搭建起健全完善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并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应具备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在项目任务开展之前,首先应当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重难点,之后组织学生独立进行项目的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旁协助,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便顺利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章节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4~6人的组合方式最佳,不同的小组就不同的问题及内容进行探讨。比如,

第一小组以盛世余晖对当时统治者产生的影响为项目任务;

第二小组则以乔治觐见乾隆时带的礼物为什么在中国受到了欢迎,其反映出当时英国怎样的国力情况为项目任务;

第三小组的任务为:乔治为什么要以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产品作为礼物,其目的是什么;第四小组以为什么工业革命首次爆发于英国而不是中国为项目任务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整体项目任务进行细化,小组中的成员自觉进行工作的划分,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分析问题,明确不同的切入点,有的则将所有的思路汇总总结,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参与讨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具体表现,激发其思维能力,比如有的学生过于侧重乾隆时期农业的发展而忽略了统治者对商业、文化的发展态度,就盛世阴影而言,仅仅考虑到生产力和文化制度的落后,没有考虑到专制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忽略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在小模块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基于乔治在觐见时提出的要求:“1.开放通商口岸。2.将舟山附近一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乾隆所代表的政治统治团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一回复充分凸显出当时天朝的盲目自大、闭关自守,乔治此次出使最终以失败告终。

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提出问题:对于乔治提出的要求,你会是什么态度?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应全部拒绝,有的学生认为应同意这些要求,有的则认为割地应拒绝,商品贸易互通有无则应当予以考虑。不管是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均应给出相应的理由,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逐级递进,层层深入,能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四)客观公正地进行项目考核评价

项目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首先应当对每一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刻剖析,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有所不同,而小组之间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各个项目完成的整体情况也有所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首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项目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起健全完善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框架和脉络。

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先对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及积极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其后指出学生在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思维狭隘,考虑问题不全面,尤其是针对当时的重农抑商管理模式,对于整体制度的落后没有全面明确。同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解决自己负责的问题后没有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缺乏集体荣誉感等。这些问题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提出并引导学生重视自身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充分發挥出项目化教学的作用及优势,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目标明确、内容完善、实施高效以及客观评价四个方面,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教学进程进行全面把控,才能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与社会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拓展课《东汉铜奔马》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3).

[2]李在华.初中历史与社会与社会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

[3]叶红强.初中历史与社会与社会与社会学科运用教材资源促进课堂“轻负高质”教学策略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8(2).

[4]梁雪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方式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项目式教学实践策略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